葉凡看到班上的不少同學會給家人或老同學寫信什么的,于是腦子里閃過一個念頭,想著何不也給胡鳳娟寫寫信聊聊近況呢。
葉凡和胡鳳娟一起就讀的初中地處偏僻的鄉村,校風嚴格,對于早戀抓得很緊,因此,兩人同桌三年除了偶爾交流一下學習問題,幾乎沒有任何的閑聊。
盡管如此,對于性格內向不愛交際的葉凡來說,胡鳳娟已經算是初中同學里最熟悉的幾個人之一了,除了她之外走得比較近的就都是些成績中下游的糙漢子了。
且不說那些糙漢子大都因為沒考上高中而輟了學,即使有一兩個勉強上了普通高中的,兩個大爺們互相寫信總覺得有點怪怪的,即使葉凡寫過去,人家也大概率不寫回信。
因為寫信和電話或網絡聊天不一樣,那是需要一點文筆的,不僅需要廢點腦細胞,光工整地寫上兩三頁信紙的字也至少需要花費的時間就不少。
鑒于此,寫信的對象只能選擇她,胡鳳娟了。
不過,葉凡并不知道她具體分在哪個班級。又不好意思向其他同學打聽。于是便想著,依照自己就讀的縣一中規模,一個年級也不過六個班。想必幼兒師范學校的人數也差不了多少。
想到這里,葉凡便在收件人地址一欄采用模糊化,即市幼兒師范學校某某級胡鳳娟收。
信里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只是講述了新入學校的一些情況,表達了一下初到新環境,人生地不熟,有些懷念初中時一起學習的時光。信的末尾,就是表達了一個小小愿望,希望有時間的話可以相互通通信件,一起聊聊身邊發生的生活瑣事和校園趣事,僅此而已。
葉凡記得曾經聽老家同村的偉哥說,在他們上高中那會兒,流行一種朋友叫“筆友”。
筆友,顧名思義,就是用筆交友,亦即通過書信往來而發展出來的友誼關系。
(本章未完,請翻頁)
偉哥全名楊偉,他說,在他們上高中的時候交筆友的目的表面上是交流學習經驗,共同提高學習成績什么的。不過,事實上,筆友多少帶著些曖昧的味道。
因為幾乎選擇的筆友對象都為異性,所謂的交流學習經驗或許只是個幌子,是為了糊弄那些班主任“老學究”的。
高中校園里同樣是嚴令禁止早戀的,一方面自然是擔心因為交往耽誤學習,另一方面更是擔心男女其中一方或雙方把持不住,偷食了禁果,對女同學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同時,老師和學校也承擔著被家長上門討說法的風險。
至于筆友這種方式,老師和校方基本上算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一方面“危害性”有限,另一方面,也確實沒理由限制學習正常的寫信。當然了,前提是不可以占用課堂學習的時間,像葉凡那次高考前夕還給初戀寫回信被逮個正著,那就另當別論了。
葉凡對于給老同學胡鳳娟寫信的初衷卻沒有帶著絲毫的曖昧,而且一個上的高中,一個上的幼兒師范。雖然都有語文、數學和英語等課程,但是內容卻是有著千差萬別的,因此,交流學習經驗貌似也不是很妥當。
沒有曖昧,又不以提高學習成績為目的,那么這種筆友也就僅僅是最純粹的用筆交友本意了。
原以為這種訴求雖然稍有唐突,但是作為老同學的胡鳳娟應該不會拒絕的,結果苦苦等了近半個月,寄去的信件如石沉大海,音訊全無,于是便不再作回信之念。
然而,就在斷了念想的幾天后,一個潔白的信封飄到葉凡的課桌上。抬眼看去,正是班上的生活委員,見葉凡看他,還沖葉凡使了個眼色,意思好象在說:一看就是女孩子寫來的信,啥也不用解釋了,我懂的。
誠然,工整而娟秀的字體,自然不可能是大老爺們,而且都二十一世紀了,還用寫信的人,在一般人看來,那肯定不是普通朋友,因為完全沒這個必要。
就算不用電話或QQ即時聊天方式,采用電子郵件形式也要方便得多。
葉凡沒去解釋什么,先是終于盼來了回信,內心按捺不住的欣喜。
不過仔細一瞧信封上的字體,卻有些疑惑,這雖然出自女孩之手,但是同桌三年,胡鳳娟的字跡見得多了,似乎不是記憶中樣子。
帶著疑問,葉凡迅速撕開信封封口,小心翼翼地將里面的信紙取出。
只看了前面幾行,就愣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