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娥不解地問:“臣妾記得,本朝在冊兵卒之數,遠勝遼人,可是為何卻敵不過遼人。臣妾愚見,朝廷每年招兵太多,可是練兵卻太少了。如今國庫空虛,倒不如減少兵員,強加訓練,豈不一舉兩得……”
趙恒截斷了她:“此事不可行。”
劉娥忙低下頭來:“臣妾失言了,軍國大事,原不該臣妾可以擅議。”
趙恒搖頭道:“你有所不知,軍國大事,并非只算錢糧之賬。本朝招募兵馬,遠超前朝,并非完全只考慮行軍征戰之用。歷朝歷代,都因天災**,以致于田地無收,百姓饑寒交迫,鋌而走險。不是落草為寇,便是割據一方,直致亡國滅朝。因此自太祖起,每遇水旱荒災,便要災區去招募災民應征入伍,朝廷多一兵,則少一暴民。”
劉娥想到當年蜀道逃亡時所見,是啊,那時候一個村子賊過如梳,兵過如篦,若是當時朝庭就能夠在蜀中將那些亂民招入軍中,或者她和婆婆也不用去逃亡吧:“怨不得臣妾只見著兵員越來越多吃錢糧,原來還有這一層用意。臣妾明白了,當年唐太宗開科考,說天下才子皆入吾彀中矣,本朝廣在科考,恩蔭官員,也是這套意思吧!”
趙恒點頭道:“正是,文武之道,廣開大門。天底下的事沒有十全十美,燕昭王千金市骨,信陵君門客三千,縱然多養了無用之材,畢竟也將天下可用之材一網打盡,不為他人所用,不為自己留敵了。”
咸平三年,趙恒親自巡邊歸來之京不久,便雷厲風行,連著下了一系列的詔令,一反登基三年以來,基本上依老臣所奏,垂拱而治的局面。
二月初,下詔令百官盡言國事無諱,未能直接奏對者亦可封奏折以聞。親自下了一系列對邊關諸將的升調之令,并令朝中五品以上官員,各舉薦一名可堪任邊關守將的武官,同時應楊延朗、楊嗣等諸將所請求,特詔幾名邊關大將可擁有部份練兵之權。
二月下旬,借賞花之名,召諸將御苑以騎射比賽;
三月,親御崇政殿面試科舉進士;
四月,親河北城防閱武舉人騎射比試;
五月,大赦天下,死罪減罪一等,流配等均開釋,免百姓歷年來所欠賦稅,促進農桑耕種;同月,親臨城郊玉津園觀看刈麥等農事,臨金明池檢閱水戰,臨瓊林苑舉行宴射;
六月,以向敏中為河北、河東宣撫使,促使河北一帶恢復農墾:
……
就這樣,咸平三年整整一年之內,趙恒不但下了多番旨意推行農桑、加強邊境、整頓武備、派中樞諸大臣巡查安撫天下,更數次親自舉行射獵、觀田、親試文武舉人、接見耆老等事。
到了年底,已經大見成效,朝廷上下的面目煥然一新。此間,宰相呂端因病重去世,趙恒任命李沆為宰相,李沆年老,諸事多由趙恒新提升的參知政事王旦、樞密直學士馮拯等輔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