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王欽若,卻想當這個第一人,所以他首先遭遇到了極大的攻擊,寇準就公然罵他為“小人”、“鉆營”。當日王欽若也曾經差點被點為狀元,旨意雖然還沒下,但大家都知道了,同窗來與他賀喜,他一高興喝多了,本也是人之常情。但本來就有人不喜歡他“南人”為狀元,就上了一封彈章,說他“袒腹失禮”,太宗旨意都寫好了,臨時改了人,這是令王欽若耿耿于懷多年的心事。
而這次寇準在點狀元之事上公然搞南北岐視,也是被王欽若捅了上去,結果寇準當著皇帝的面就敢說:“南方下國,不宜冠多士”,而回頭又在外宣揚“我為中原又奪一狀元”,此事當然更引發王欽若的厭憎之情。
眾人正商議時,內侍張懷德來了,請了諸人去水閣。
結果南官走到外頭,正遇上東閣的北官們,雙方相遇,北官們自然斜眼等南官讓步,馮拯讓了一步,王欽若卻不肯讓。
李沆就笑道:“官家也召了你們去啊。”
馮拯拉了拉王欽若,示意他后讓一步。若是不論派系,李沆畢竟是宰相,王欽若讓的是宰相之尊,也是無傷尊嚴。
王欽若只得退后一步,拱手道:“是。相公辛苦。”
李沆就笑呵呵地道:“都辛苦,都辛苦。”
寇準卻冷笑道:“同他們有什么好說的,一堆鳥人鳥語,話都說不利索。”
這時候的朝堂,派別真的很容易分辨,北人都是關洛口音,南邊的蜀中口音一派,江南口音又一派,只要一張口,就知道是站哪派的。若下了朝,幾個地方成堆的臣子們一說話,所謂南腔北調,若說得快了,真是除了本地人,旁人是聽不懂的,北官們就很討厭聽南人們軋堆說著自己聽不懂的話,而南官們說起中原話來,總帶點南方腔調,就被南官們斥之以“鳥人鳥語”。
頓時惹惱南官,齊聲道:“你怎可語言辱人——”
眼見就要吵起來,就見后頭又來了一行人,當先一個拄杖老者笑道:“這都是怎么了,好好的吵什么,難道是天氣太熱,要爭冰飲不成?”
眾人見了,一齊行禮,卻是上月剛剛被皇帝起召復相的老宰相呂蒙正,這是他第三度復相了。本朝三度為相的,前頭只有一個趙普,后頭有沒有人,恐怕也難說了。
去年呂端死了,趙恒提撥了李沆上來,但還是覺得有些不足。這次截剪冗官過多,恐百官生事,因此才先請了呂蒙正出來復相,再下旨推行。呂蒙正資歷深年紀大,不太管具體的事,但有他在閣中,鎮得住群臣。呂蒙正氣量大,能識人,因此北官中固然有許多是他一手提撥上來的,南官中也有許多是他打破成見一力推薦。
眾人見了他來,俱不敢辨,連寇準都恭敬地上來去扶他。呂蒙正拍了拍寇準的手,意味深長地道:“天下一統,何分南北,俱是大臣。你是宰相,要多些氣量才是。”
寇準不好違他,只得稱是,見眾人都應是,呂蒙正便一團和樂地帶著眾人去了后頭水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