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生回到國公府時,齊慰已經去了書房。
他讓廚房煮了一碗面,草草吃了,便提筆開始寫奏折。
內操軍不能設,至少是現在,絕對不能。
首先就是錢,建立一支一萬人的太監軍隊,錢從哪里出?
齊慰了解太皇太后做事的風格,這些錢絕對不會自己拿出來,最后還是要著落到兵部。
兵部的錢又從哪里出?當然是戶部允出來的。
現在兵荒馬亂,民不聊生,別說賦稅了,放眼望去,十田九荒,戶部縱有三頭六臂,也無從下手。
其后便是人。
太皇太后想要一支一萬人的內操軍,那么至少還要征收九千余人。
能進內操軍的,當然不會是老弱病殘,而是青壯。
然而,這些原本能下地耕田,上場殺敵的青壯年,卻要割去子孫根做太監。
無論前朝還是本朝,內侍皆從年幼者中挑選,一則小孩子容易調教,二來正在發育中的幼童反而比之成年人更易恢復。
而能稱為青壯年的,即使條件放寬,也要是十五歲至三十歲之間,這個年齡的人,又能有多少人在挨了一刀之后,可以恢復如常?
放眼宮里的內侍們,有幾個是體壯如牛的?
就連許懷義那種身負武功的飛魚衛,也比尋常男子要單薄許多。
如果再從人口方面來看,那么就更可怕了。
這支內操軍,對于整個帝國而言,不僅是九千甚至一萬名正值盛年的男子失去生育能力,而是在未來的十年之中,帝國少了一萬兩萬甚至更多的人口。
朝廷與裕王之戰,無論勝負,都會造成生靈涂炭,而此時,朝廷和裕王都在征民,大批青壯戰死在沙場上,只留下老弱婦孺,戰役之后,帝國的人口數量會大幅降低,到時老的老,小的小,卻沒有了青壯勞力,誰去種田,誰去生產,誰去保家衛國?
這是整整一代人的斷層,也是戰爭年代的無可奈何。
然而,此時此刻,在城外有大軍,城內有羽林軍的情況下,太皇太后竟然同意組建一支萬人內操軍,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齊慰洋洋灑灑寫了數頁,胃部的疼痛不但沒有緩解,反而加劇了。
晚上吃的那碗面,就像不克化一樣,讓他更加難受了。
“來人。”齊慰不得不放下手里的筆,站了起來。
齊慰素來不喜歡有人在一旁服侍筆墨,兩名小廝都在書房外面候著。
福生剛剛走到書房門口,便聽到里面的聲音,他連忙推門進去,暈黃的燭光掩去了齊慰蒼白的臉色,但是福生還是一眼看出國公爺不舒服。
“國公爺,我扶您先躺下。”
書房里有一張小榻,齊慰沒有妻妾,有時候在書房里待得太晚,他便睡在這里,因此,除了床榻略窄以外,書房里的被褥都是齊全的。
齊慰半靠在床榻上,小廝端來溫水,齊慰喝了一口便吐了,連同晚上吃的那碗面條,也一并嘔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