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7年時間,實際上仍由后羿專政,仲康眼看無力恢復夏的天下,因此憂悶成病而死。
仲康死后,諸侯有窮氏的后羿把持夏朝政權,立了仲康之子后相為傀儡,不久后羿趕跑了后相,自己當了王。
后相被后羿趕到了斟灌、斟尋那里,后羿執政八年,不修民事,終日沉湎于游獵,結果被部下寒浞所殺。
太康失國,皆因為他不顧百姓,只圖自己享樂,使得王道不正。
而可悲的是,后羿得位以后,居然也重蹈了太康的覆轍,后羿自持善射,以為天下無人不服,便對自己的言行不加絲毫約束。
他像太康一樣終日沉湎于酒色,不問政事,后來,在他的親信中有一個叫寒浞的,此人詭計多端,早想除掉后羿取而代之。
他知后羿目中無人,于是伺機暗殺了后羿,自己當上了國君,可憐這“家天下”的夏朝,才傳了兩位君王,權位就落到了外姓人手中。
因為對財富和權力的追逐,后啟采用武力奪位,終于打破了氏族制度下自然發生的共同體權力,國家出現了,但對財富和權力的追逐不僅沒有結束,而且愈演愈烈。
后啟用暴力手段結束“禪讓制”后,他的兒子們又發生了爭奪繼承權的骨肉相殘,這就是著名的武觀之亂。
可以說夏王朝的開局就是一場亂像,直到后相的兒子少康攻殺寒浞,復興夏朝,王位這才又回到后氏手中。
少康自幼歷盡苦難,復國后能勤于政事,講究信用,在他治理下,天下安定,文化大盛,各部落都擁戴他,夏朝再度興盛,史稱“少康中興”。
少康共在位二十一年,死后由其子后杼繼承王位,后杼是一位能夠繼承其祖先大禹事業的一位明君。
他在位期間,決定完成其父少康的遺愿,攻打東夷,首攻東夷遭到了頑強的抵抗,杼的軍隊被東夷部落的長距離武器弓矢抵擋,遭受損失,無法前進。
退回國都后,他發明用獸皮制做甲,兵士穿上后,能遮擋敵人的石刀、石箭的砍、射,戰斗力大大增強。
他同東夷各部落繼續爭斗,一直攻到東海邊,進一步擴大了夏朝的疆域,最后降服了東夷各部落。
除了東夷,杼打敗了渤海、黃海、東海邊上的多個部落及以狐為圖騰的九個胞族,擒獲了他們的首領,后杼使東夷及海邊各部落進一步融入夏朝。
正因為有少康和其子后杼勵精圖治,夏王朝發展進入了鼎盛期,“家天下”總算得以鞏固,“公天下”成了傳說。
不管是誰取得王位,都不愿意將好不容易獲得的王位傳給外人,這也正是“家天下”得到認可和發展的土壤。
在“家天下”出現之前,人族共主之位傳承只有“公天下”的禪讓制這一種方式,但“家天下”繼承制出現后,沒有哪位統治者會推崇“公天下”禪讓制,也就慢慢變為傳說中的美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