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還是多多的閉目養神吧,他今天真的沒什么面子開口了,因為所有人都能聽明白,這就是皇族給肖樂天撐腰了。
清流你們別鬧了,肖樂天就算養土匪了,就算激起民變了,我們依然要用他。而且我們和湘軍已經達成了一致,你們還是認命吧。
更讓清流們羞愧的是,塘沽工業特區的負責人,居然敲定的就是富慶,這可是**裸的打臉了,滿北京城誰不知道富察家的慶三爺和肖樂天好的跟拜過把子一樣。
一場因肖樂天所提‘工業特區’而起的大沖突,終于在塘沽一千多條人命的血祭下成功闖關了。歷史不會記住這一千多人的名字,歷史甚至不會記住黃舉人和馬寶他們的名字,在浩浩蕩蕩的時代大潮面前,所有人都是沙礫,只有弄潮者才會被人所記憶。
當朝會進行到最后之時,清流們終于迎來了他們的禮物,皇上和太后下旨,決定在今年冬天加一場恩科,大清朝又要迎來一大批新的官員了。
直到這時候,翁同龢才睜開眼睛,率先走出朝班,跪在地上三呼萬歲“皇上、太后圣明啊……”緊隨其后的是滿朝文武跪在太和殿上,集體高呼“皇上、太后圣明……”
大朝會散了,翁同龢走出午門,他沒有直接上轎。他回頭望著深深的宮闕,感受著里面噴薄而出的權力的味道,他雙拳緊緊的攥著。
“我沒有輸,我們清流沒有輸,我們顯學更沒有輸。你們以為得到三個工業特區就是勝利了?真是幼稚,你們別忘了,天下間任何事情想要做成都是需要官的,而誰能當官只能聽我們的,我到是要看看肖樂天的西學究竟能走多久……”
“走吧,回家后午飯豐盛一點,老爺我今天要慶祝慶祝,為了今年的恩科慶祝……”
大朝會上頒布的政令其實在之前就已經敲定了,甚至在十天前遠在上海的慶三爺就已經接到了總理衙門的信函,讓他火速乘船回到北京,準備接手塘沽工業特區的建設工作。
等到大朝會召開的那一天,慶三爺已經站在洋人商船的船頭遠遠的望見塘沽港的輪廓了,慶三爺現在真的是歸心似箭,他不止一次催促英國船長快一點再快一點,他現在一肚子的迷惑,已經快讓他憋瘋了。
當海船終于靠在棧橋之后,慶三爺都來不及跟洋人告別,騰騰騰的第一個沖下了船。還沒等他開口想要詢問樂天洋行的所在之時,碼頭上的一個小伙計已經跳的多老高喊起來了。
“三爺,往這看,我是肖先生派來等您的,我帶您去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