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立刻跪在地下:“兩位老祖宗,父皇母后,兒臣就是瞎琢磨的,你們千萬別生氣”。
朱厚照斟酌:“自古至今,就有巾幗不讓須眉之說,更有花木蘭替父從軍,樊梨花征戰沙場,王昭君出塞,穆桂英掛帥等,但觀我朝婦女限制卻是頗多,別的不說,就說兩位老祖宗和母后,太皇太后為了保護祖宗基業舍身忘死,幾度力挽狂瀾,皇祖母為了父皇更是不惜冒著生命危險,而母后為了支持父皇,身為皇后親自在宮中養蠶織布,這些都讓兒臣感動不已”。
弘治帝聽著聽著就覺得朱厚照不懷好意,板起臉孔:“廢話少說,你就直說你想干什么”。
朱厚照:“回父皇,兒臣認為女人能頂半邊天,希望父皇下旨解除婦女的限制,允許其出來做工”。
弘治帝眉毛一豎,剛想發作,朱厚照忙擺手:“父皇息怒,父皇您想想,我們大明的百姓婦人其實早就出來下地干活了,不干活家里就沒吃的,宮中不也有女官的職位嗎?所以這些禁令本就如同虛設。另外婦女出來做工可以補貼家用,一個家庭只靠男人干活是很困難的,如果婦人也可以出來做工賺點家用豈不是更好?如果百姓們都能通過干活賺取家用,是不是就沒那么多流民了?父皇”。
弘治帝一怔,想要反駁卻找不到好的理由,于是狠狠一拂袖,“這與禮制不合,女子就是女子,在家相夫教子就好,拋頭露面成何體統”。
話音剛落,弘治帝就明顯感到屋內寒氣陣陣,就連那些女官和宮女都不滿的看著自己,朱厚照朝著自己眨了眨眼睛,弘治帝苦笑,知道被朱厚照坑了一把。
張皇后本就坐在弘治帝旁邊,捏住弘治帝的手掌心用力擰著,弘治帝苦不堪言,又不敢有何動作,只好強忍著。
太皇太后咳了聲,“唉,人老不中用了,想著當年哀家...”
弘治帝一聽太皇太后陰陽怪氣的語氣就頭疼,忙趕緊施禮道歉。
太皇太后不依不饒,“哀家覺得照兒的想法不錯,百姓家庭若是多一個人干活賺取家用,那百姓的生活就好過很多。皇帝,你不是老說要善待百姓嗎?以前那么多不合實際情況的祖制你都廢除了,還差這一條嗎”?
弘治帝老臉一紅,吳太后終究不想讓弘治帝難堪,轉移話題,“孫兒,婦人出來找差事難啊,也就是縫縫補補,要不就給大戶人家當下人,現在不也是一樣嗎”?
朱厚照默默鼻子:“不瞞兩位老祖宗,孫兒準備弄個大大的紡織廠,招收婦女做工。那些紡織機母后是親自用過的,現在布匹價格這么貴,就是因為紡織困難,兒臣改良過的紡織機比起之前可是快了無數倍,而婦人巧于紡織,所以兒臣需要大量的女工”。
大家都看向張皇后,張皇后點頭,親口承認:“原來臣妾織布時需要
(本章未完,請翻頁)
四五個人幫忙,一天辛苦下來才織布三斤。照兒改良的織布機和紡紗機比起以前快了二十倍,昨天臣妾和梁婉一人紡紗,一人織布,輕輕松松就完成了六十斤”。
太皇太后、吳太后和弘治帝聽得站了起來,“此事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