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一直盯著各個鉆井的情況,特別是第26號鉆井,巖漿還在持續上涌。
20分鐘過去,巖漿已經上涌到1000公里,上涌的速度緩慢下來,巖漿慢慢冷卻,變成堅硬的巖石,直接把金屬管道固定在通道中。
巖漿凝固之后,金屬管也吸收不到巨量的熱量,這個鉆井被徹底廢掉。
賈云看到這種情況,他倒吸了一口涼氣,震驚的說道:“地質鉆探團隊到底是怎么探測,這哪是地幔層壓力最少的地方,巖漿能上涌到這個程度,還是在我們加入200個大氣壓的情況下。
如果是在常壓下,巖漿絕對會噴射出來。
地幔層底下的壓力都要比一些死火山壓力高。”
周宇淡定的說道:“現在科學對地底的認知還很淺顯,他們也是按照以往的經驗判斷,經驗遇到某些特殊情況下,總會出現不適應的情況。
我們現在的應對措施很好,即使地幔層比我們想象的更嚴峻,也可以應對它。”
賈云擔憂的說道:“我就怕它不是壓力更高的點,如果還有壓力更高的點,我們就麻煩了。”
他們等待著最后的結果,12分鐘后,第5號鉆井的鉆機最先鉆透巖石層,到達地幔層。
這仿佛是一個信號,各個鉆井的鉆機陸續鉆到地幔層。
眾人都屏住呼吸,觀察地熱能源基地人工智能收集到的數據。
所有鉆機都完成它的既定任務,被炙熱的巖漿燒毀。
金屬管開始頂著地幔層巨大壓力,持續向巖漿里面前進。
同時智能機器人在上方緊急監控熱量導出情況,通過水冷卻系統快速把熱量轉移走
金屬管至少要下降到一公里深的巖漿,才能保證溫差發電機永久性獲得龐大的熱量。
巖漿因為龐大壓力上升一公里時,金屬管也通過液壓方式,深入到巖漿一公里。
第1號鉆井、第8號鉆井、第12號鉆井、第15號鉆井,它們遇到的地幔層壓力都不高,巖漿上升十公里左右,就開始有凝固跡象。
智能機器人開始加固金屬管,在金屬管上方安裝溫差發電機。
50分鐘過去,除了第8號鉆井、第31號鉆井之外,其他鉆井巖漿陸續開始凝固。
賈云緊盯著第8號鉆井和第31號鉆井的情況。
“周總,根據我們實時監測到的情況,第8號鉆井和第31號鉆井巖漿很可能爆發出來。”
“處理好金屬管和地下空間金屬墻壁的連接,一定要保證連接的穩固性,防止他們被巨大沖擊摧毀掉。
在給地下空間增加200個大氣壓,巖漿哪怕沖出地面,他們也沖不出地下空間。
等頂住這一波壓力,我們也許還能再次利用這兩個鉆井。”
賈云按照周宇的吩咐,再次加固地下空間金屬墻壁與金屬管之間的連接。
同時給地下空間大氣壓增加到400個大氣壓。
15分鐘后,第8號鉆井和第31號鉆井巖漿涌出到地下空間。
賈云看到巖漿涌出,就立刻撤下地下空間里面的大氣壓。
巨量的巖漿噴射出來,很快布滿地下空間,但巖漿根本無法撼動地下空間。
地下空間能擋住500倍大氣壓,這點巖漿壓力對它完全是小意思。
隨著熱量被快速導出,地下空間里面的巖漿開始逐漸冷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