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的話,未來在金礦的發展方向上,就很難不起分岐、沖突……
…………
…………
進入八月,新的設備即便暫時還無力添置,但每天的產出,以足金核算,已經緩步上升到穩定在一百六七十克左右。
相比較伊波古村以往每天僅六七克的采金規模,短短兩個月,產量就提升二十多倍,在伊波古村的村民眼里,依舊是一個奇跡。
不計算設備折舊,每天四十多克金的產出能兌換五百美元,就差不多能覆蓋日常成本。
這里面人工成本占比最低,每天折算下來,包括曹沫允諾給卡布賈、露西兩人的“高薪”,也僅有一百五十美元左右。
兩臺二手柴油發電機交替使用,加上其他幾臺小型設備,每天所消耗的柴油,卻要一百多美元,在沒有煉化能力的卡奈姆,即便是非洲第一產油國,柴油價格還是高得離譜。
設備材料損耗以及不斷添置一些工具、小型設備,以及從部落采購糧食、疏菜,給員工提供兩頓工作餐,每天差不多也需要一百五十美元。
當然,扣除掉老酋長的分紅,每天差不多能有**百美元的毛利,相比較他堪稱微薄的投入,就已經是相當恐怖了。
曹沫除了每隔十天,讓卡布賈攜帶五百克金錠找謝思鵬兌換成美元,打入設備公司賬戶外,還有一部分在覆蓋日常成本之外的產出,每十天大約有四千美元的樣子,他還是直接找隆塔當地的金店,兌換成當地貨幣,用于購買擴大礦區基建的物資及設備。
很簡單,要想挖掘機這樣的設備能夠進場,采點金到部落的便道,還需要進一步的拓寬。
這些準備工作,曹沫不想等購入挖掘機之后,再按部就班的去做。
更重要的是他沒有撈一把就走的想法,想要真正將伊波古金礦做大,礦區建設是不能省錢的。
要不然,從密林間繞開參天大樹以及崎嶇地形,修一條兩三公里長的簡易土路供挖掘器械通過,絕對比沿著鹿角川河岸修一條相對平直、還鋪上砂石的寬闊便道要容易得多,投入也低得多。
新的便道修成,是有利整個部落往北發展的。
另外,在卡奈姆發展,有一點好處,那就是與部落直接合作的中小企業,壓根就不用考慮繳稅問題。
在卡奈姆,像隆塔地區,市鎮區域內的企業管理還相對正規一些,遠離市鎮,直接與下面部落合作建造的中小企業工廠,要納稅,也是由當地的部族首領酬情征納。
這些稅收都輪不到地區市政廳伸手,跟州政府、聯邦政府有什么關系?
要不然的話,卡奈姆的聯邦政府、州政府對地方市政民生建設也不會如此漠然。
九月上旬的那天中午,曹沫住在礦區剛剛為他建好的木屋陽臺地板上,心里盤算著這樣再干上兩個月,應該就能添置第一臺挖掘機了。
這半個月來,曹沫還特地在隆塔找了一處有挖掘機的工地,付一定費用給對方,由波圖、帕里每天分別帶著三四名愿意學習的青年,過去培訓小半天。
卻不想借假期又跑回伊波古村的莉莉,這時候一路飛快跑到礦區,說郭建帶著好些人要到礦上來參觀,這時候被老酋長菲利希安邀請留在村子里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