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五六年間,河南在王泰的勵精圖治下,大多數已經能夠吃飽飯,穿暖衣,可即便如此,河南還是貧困,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還是解決溫飽,至于富裕,遠遠談不上。
可即便如此,也不妨礙河南成為大明北地各省之模范,移民紛至沓來,到崇禎十七年底,已經有千萬之多。
一千萬的人口,這已經是大明一朝河南人口的頂峰了。人口增多,土地稀少,只有向海外移民,轉嫁人口危機了。
朝廷緘默不言,河南獨行其是,這也讓河南,讓王泰,成了風暴的中心。
而以河南巡撫高名衡、布政使鄭二陽為首的一眾河南地方官員,左右為難,自然而然,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自崇禎十六年春,王泰進開封府城整治疫情起,到崇禎十七年底,整整二年,整個開封城都被印上了王泰的痕跡。
寬闊平坦的水泥街道,下水道、免費公廁、垃圾桶、告示牌、威風凜凜的巡街衛士,林蔭大道,新修的廣場和公園,無一不是王泰執政下的特征。
朝野上下都在觀望,許多人都是忐忑不安,誰也不知道,王泰和朝廷的對峙,什么時候才會爆發。
東門城墻上,身穿便服的河南巡撫高名衡,憑目看去,千里遼闊,黃河冰封,煞是壯觀。
府城周圍,目之所及,并無荒地,土地平闊,屋舍儼然,一派田園恬靜之象。
兵強馬壯,民心所向,也許過不了多久,這河南就是王泰的禁地了。
也不知道,該如何向君王交待?
高名衡的心里,可沒有那么愜意。
“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永樂大帝,只識彎弓射天狼。王泰的野心,非是一般!”
河南布政使鄭二陽搓著手,跟了上來。
“聽說那南洋至今仍穿單衣,一年兩到三熟,一個婆羅洲就頂四個河南大,也不知是真是假。”
“這倒是不假。我朝永樂大帝時,鄭和下西洋,多次寄寓于馬六甲,個中記述詳盡。只是沒有想到,王泰竟然占了呂宋和婆羅洲。這對我天朝來說,也不知是福是禍?”
鄭和下西洋,不過是為了宣揚國威,通好他國,懷柔遠人。王泰下南洋,直接把呂宋、婆羅洲、包括馬六甲等地劃入大明治下,著實有些讓人出乎意料。
當然,誠惶誠懇之中,也有一絲飄飄然。
原來,中華依然是天朝上國,大明也有兵臨天下的一天。
“大人不要忘了,還有朝鮮、琉球群島、東番等地,也被王泰控制。依下官看來,用不了幾年,王泰就要對日本和安南動兵了。”
以王泰在報紙上字里行間中華主義的大肆宣染,周圍數國,都在他的攻伐范圍之內。
“安南本就是我大明舊地,朝鮮本為我朝藩屬之國,背主求榮,背華之罪,咎由自取。至于日本屢屢與我大明為敵,征討正是時宜。”
高名衡冷冷一句。看樣子,他對安南和日本,都沒有什么好感。
永樂五年(1407年)六月,明朝攻破多邦城,改安南為交阯,設交阯布政使司。越南被并入明朝領土,標志著安南屬明時期的開始。
但明宣德二年(1427年),明朝宣布廢交阯布政司,自廢武功。這一事件沉重地打擊了明朝在西洋地區的國際聲望,動搖了明朝的宗主國地位。失去了安南,就意味著失去了西洋。
1431年農歷正月五日,黎利接受明朝冊封為安南國王,從此,安南擾邊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