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德宮,朝.鮮李氏王朝營建的第二座王宮,始建于明成祖永樂三年,早年是李氏王朝的正宮景福宮東側的離宮。壬辰倭亂,即豐臣秀吉侵朝,朝.鮮王朝宮殿盡毀,景福宮也成了一片廢墟。
倭亂結束,李朝君臣面臨沒有宮殿的窘迫局面。由于正宮景福宮規模太大無力重建,李氏王朝只能先重建小型的昌德宮,作為議政的宮殿。
精美的園林和建筑毀于一旦,烈火焚燒的痕跡無處不在,雖然有新建的昌德宮,但一切都是“將就”的痕跡。
御座之上,年過半百的朝.鮮君主李倧,臉如金紙,雙目呆滯,不時咳嗽幾聲,便臉色通紅,顯然身體差到了極點。
明天啟三年,李倧與西人黨金瑬、李貴等人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伯父光海君,繼承王位。天啟五年獲明朝天啟帝冊封為朝.鮮國王。
李倧在位期間,朝.鮮內憂外患不斷,內部從李適之亂開始,各種叛亂或陰謀層出不窮;外部則處于明衰清興的劇變期,朝.鮮遭遇后金(清)的威脅與侵略,先后經歷了丁卯胡亂和丙子胡亂兩次蹂躪,其中崇禎十年的丙子胡亂,清軍兵臨城下,李倧被迫向黃太吉行三跪九叩之禮,并接受清朝冊封為朝.鮮國王,使朝.鮮的宗主國從明朝變成清朝。
經此恥辱,李倧對滿清百依百順,對恥于向滿清稱臣的大臣則深惡痛絕。他認為所受之辱都是斥和派造成的,直斥斥和派“誤國”,重用主和派和親清派,他曾在丙子胡亂后拜崔鳴吉為領議政,崔鳴吉因私通明朝被清朝抓走后又起用金自點。
本以為滿清國勢昌盛,清軍無堅不摧,從此安心“事大”,誰知明軍憑著船堅炮利,竟然攻占了朝.鮮,從而控制了朝.鮮。
而身為朝.鮮國王的李倧,自然猶如傀儡一般。雖然明軍并沒有對他如何虐待和欺凌,但他自己循規蹈矩,深居簡出,盡量避免與明軍發生沖突。
今天他把各位大臣召到一起,是為了王位繼承的事情。御醫說他時日無多,這新一代的國王,總得指定人選。
“王上,身子骨如何?”
領議政金自點擔憂地問道,這位親清派的領袖,自從明軍控制了朝.鮮,就消停了許多。
李倧臥病在床,時日無多,朝.鮮的下一任國王,卻遲遲還沒有定下來。
“昭顯世子和鳳林大君,他們兄弟回來了沒有?”
李倧搖搖頭,說完又猛烈咳嗽了起來。
崇禎十年的丙子胡亂,清軍攻陷朝.鮮后撤軍,帶走了昭顯世子李罓、鳳林大君李淏與約50萬朝.鮮俘虜回國。力主斥和的洪翼漢、尹集、吳達濟三學士被帶到盛京處死。朝.鮮不僅向清朝稱臣納貢,還被迫出兵幫助清朝攻打明朝(皮島海戰、松錦之戰)。
昭顯世子李罓和鳳林大君李淏是李倧的嫡長子和嫡次子,二人作為人質,未能回國。三子麟坪大君李?雖然已經成年,但是資質平庸,李倧并不喜歡。其他的幾個子嗣崇善君、樂善君則是因為年幼,難以承擔大任。
“王上,清國回復,幾年前已經放昭顯世子回朝.鮮。至于鳳林大君,建奴也已經釋放其回國,想來就要到漢城了。”
平府院君元斗杓肅拜行禮,搶先開口。
這個金自點,對內勾結仁祖寵姬趙貴人,想立趙貴人的兒子崇善君李澂繼承王位。對外則采取親清態度,朝.鮮朝野上下,人人不滿。
崇善君李澂不過九歲,立為新王,他豈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當真是其心可誅。
“建奴說幾年前已經放世子回國,世子去了明國,也不知是真是假。”
右議政金堉,朝.鮮國內自強派的代表人物,他看著病入膏肓的李倧,憂心忡忡。
昭顯世子和鳳林大君如果不能及時趕回,朝中因為爭奪王位,不知又要起多少波瀾。
雖然這個朝.鮮王位,已經形同傀儡,但依然是個香餑餑。
“本王的身子骨,只怕是等不到世子和鳳林大君了。”
李倧的話語,有氣無力,說出來的話,更是悲觀。
“難道說,我朝.鮮國的氣數盡了?”
殿中眾人一時寂然。明軍已經從各方面控制朝.鮮,朝.鮮百姓也已經習慣了明人的統治,也不知朝.鮮國祚,到底還能持續多久?
明軍占據朝.鮮,兩萬大軍駐守,朝.鮮已形同大明一省,朝.鮮國內權貴們發動的各種起義、暴.亂紛紛被明軍討平,百廢正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