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明向朝.鮮持續移民,漢人百姓已達兩百萬人,主要集中在漢城、西京平壤,以及沿海沿海港口,他們經商、建廠、開礦、種田,各行各業,無處不在。現在已經分不清,朝.鮮到底是朝.鮮人的朝.鮮,還是漢人的朝.鮮。
“王上不用說喪氣話,將來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平府院君元斗杓小心翼翼,勸著李倧。
“明國國勢如日中天,兵威直追漢唐舊日,朝.鮮恐怕是沒有機會了。”
右議政金鎏白發蒼蒼,此時也是搖頭晃腦,悲觀至極。
“朝.鮮總.理衙門在朝.鮮各地大興義務教育,學堂一概免費。又廢除奴籍制度,那些窮人無不是歡欣鼓舞。漢城和西京的兩所學院,我朝.鮮士子占了半數,但你看那書本,都是漢字,授課教師,也都是清一色的漢人和泰西人氏,學生以說漢話為榮,畢業的學生許多去了大明謀生。我朝.鮮,已經是真真正正的“小中華”了!”
金鎏的話語中,帶著濃濃的譏諷之意。
所有的學生上學都是免費,貧困者有貧困補助,學優者有獎學金,男女學生都被列入義務教育范疇,人人平等。
占朝.鮮人口八成以上的貧苦人家,自然是對朝.鮮總.理衙門感恩戴德了。
“豈止是教化,還有軍事!”
金自點也是接上了話題,語氣低沉,還有一絲激憤。
這個時候,二人的觀點出奇地一致。
“朝.鮮的年輕人,以加入講武堂為榮,都夢想著跟隨明軍南征北戰。你就說漢城的駐軍,有三成以上都是我朝.鮮子民。可是他們心中,只有總.理衙門,只有他們的餉銀和撫恤。他們心里,哪里還有我朝.鮮朝廷和皇室!”
明軍在朝.鮮興建基礎設施,普及義務教育,廢除朝.鮮的等級制度,成立講武堂和高級學堂,諸般新政,使得朝.鮮百姓心中只有朝.鮮總.理衙門,而沒有了朝.鮮朝廷。
長此以往,人人說漢語,寫漢字,耳濡目染中華文化,朝.鮮的未來又在何方?
朝.鮮王朝的第4代國王李裪,于1443年創制成功,1446年正式頒布使用,但朝.鮮卻是以漢字為書寫文字,權貴上層更是以說漢話為榮,這也是朝廷被稱為“小中華”的原因。
誰也沒想到明軍入侵,同文同宗,這反而成了明軍統治朝.鮮的幫兇。
眾人都不再提儲君的事情,提了也是意興闌珊。即便立個新王,明軍的總.理衙門來個消息封鎖,有誰知道?報紙這些東西,都控制在明人手中。
一個不慎,反而有可能招致總.理衙門的怨恨,萬一來個鋌而走險,誰都難逃一劫。
“聽說,明國要對建奴用兵了?”
臉色煞白的李倧,忽然冒出一句話來。
“王上,報紙上都是這樣說的。報紙上還說,明國的北王王泰要在戰前來漢城,不知是真是假。”
金自點輕聲說道,很是有些感慨。
“北王王泰要來朝.鮮?”
一直沒有說話的司憲府掌令宋時烈,立刻睜大了眼睛。
他學宗朱子,尊崇明朝,排斥滿清,提倡尊周義理論,被稱為“大老”,是朝.鮮國內最負盛名的大儒,平時也會去漢城和平壤的兩所高級學堂授課,主要講談儒學。
“漢城學堂的那些年輕士子都在商量著,自發去港口接王泰。想來,這個王泰就要來朝.鮮了!”
金自點看了一眼宋時烈,似笑非笑。
“宋大人,明國與我朝.鮮,如同君臣父子,壬辰倭亂明國對我朝.鮮也有再造之恩,這是你的一貫說辭。到時候王泰來了朝.鮮,你可以與之秉燭夜談,以償心愿了。”
“金大人,我邦之一草一木,生民之一毛一發,莫非皇恩之所及也。朝.鮮忠誠明朝,理所當然。我朝有今日之困境,亦是向建奴稱臣納貢,而傷了上國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