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只要服好務,就有知識免費贈送,還車旅費不報銷,這樣的好事,打燈籠都難找。
至于傳教,自然是讓他們自己玩了。
如果連這點自信都沒有,中華文明也太脆弱了!
回想起歷史上的大明朝廷內憂外患,欲招葡萄牙雇傭兵入境作戰,時任吏部科給事中的盧兆龍竟然公開反對,言辭激烈。
“堂堂天朝,精通火器、能習先臣戚繼光之傳者,亦自有人,何事外招遠夷,貽憂內地,使之窺我虛實,熟我情形,更笑我天朝之無人也?”
在這些保守派的官員們看來,讓葡萄牙軍人入京,不會而無一利,不僅被葡人窺探到中國國情,熟悉中國山川局勢,同時還讓大明王朝丟臉于天下。
也不知道,是誰給了盧兆龍這些言官的勇氣,公然對國家決策指手畫腳,而且還如此義正言辭。
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可悲可嘆!
聽說濠鏡(澳門有已故傳教士金尼閣帶來的7000余冊科學技術書籍,自然要想方設法一起帶過來。知識帶來的革命,一定要由上至下,僅靠民間幾人的摸索和單打獨斗,實在是難有作為。
“堂兄,你要記得,魯昭神父的這些學問,造火器的方法,必須要好好學,自己掌握,不能萬事求別人,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王浩連連點頭。有了學習的機會,二人也充實一些,尤其是王浩,徹底的改頭換面,可謂是第二個“重生”的王泰。
不過,礙于天資和認知上的局限,二人也只是會做會造,但其中的精髓和原理,則是一知半解。
“去,看看火藥的造粒!”
木炭粉和硫磺粉都要經過細篩,才可以和硝酸鉀混合,制作火藥。
木炭粉、土硝,還有硫磺粉,一起被裝入了腳踏轉動的木鼓中,隨著木鼓的轉動,三種火藥的成分開始在木鼓里進行攪拌混合。
大約混合小半個時辰后,混合好的火藥被拿了出來,噴灑上8%左右的水,然后被放到了石碾上,碾子在水力的帶動下,便開始碾壓起來。
大約一刻鐘左右,魯昭摸了摸火藥,微微點了點頭,工人們把火藥鏟起,放入空隙極小的鐵絲篩網上,然后用石碾進行碾壓,最后再裝入轉鼓中進行磨圓,晾干,從而得到顆粒化的火藥。
“神父,做的好!其實你也可以噴50~60%的酒精,大概就是中國的烈酒,這樣的效果會更好。”
王泰一直在旁邊觀看,有時候會忍不住提出他的一些奇思妙想。
“王泰,你說的沒錯,其實歐羅巴剛開始火藥顆粒化的時候,里面加的是尿,效果也不差。”
魯昭嘿嘿一笑。看到王泰對自己的工作表示滿意,這也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肯定。
說實話,在這個神秘莫測的年輕人面前,他還真有些心虛。
就比如這硝硫碳的百分比,對方直接定在了7.5:1:1.5,比自己當初提出的配方確實要威力大一些。而且對方還
(本章未完,請翻頁)
提出,火炮的引藥,相應的配方還要做微調整,這也讓他深為嘆服。
“王泰,顆粒狀的火藥,并不是因為在燃速上比粉末狀的快,而是因為顆粒化以后,中間產生了許多空隙,火藥可以充分的燃燒。”
在魯昭看來,顆粒火藥因為減小了燃燒面積,所以降低了燃燒速度,從而在子彈出膛的一瞬間,都保持強大的沖擊力。
“神父,你說的大概不錯。火藥如果燃速過快,銃管的膛壓就會過高,容易導致炸膛,這是其一。其二,鉛彈在飛出槍口前,火藥已經燃燒完,這樣導致火銃的加速度下降過快,從而導致射程太近,殺傷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