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的鐵廠、火藥廠,加起來占地面積不到百畝,工匠、工人、礦工不足千人,規模遠遠不及大明南北的各大鐵廠,但卻是戒備森嚴,非比尋常。
軍事化管理下,鄉兵們所需的火器、鎧甲、刀槍、包括輔助用品,均是來自鐵廠。甚至是規模生產的蜂窩煤爐,也是在這里,源源不斷地運到陜西各地,甚至是周圍各省。
這個時代,沒有什么“破壞秦嶺”一說,有的只是索取。王泰也沒有辦法,不壯大自己,不要說做些事情,就連自保,都是問題。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治大國,如烹小鮮,即便是草創,也必須是一板一眼,來不得半點馬虎。
王泰在這鐵廠、火藥廠的管理上,也是一板一眼,各個工序嚴格控制,專人把關。
尤其是火藥廠,更是各類火器的使用基礎,沒有了火藥,火器只不過是一堆鐵疙瘩而已。
也正因為如此,火藥廠的負責人非常重要,王泰最終選擇了自己的堂兄王浩。
王浩看起來吊兒郎當,愛去娛樂場所,但王浩做事謹慎,又博學多才,也有自己的優點。
巨大的化糞池位于山谷深溝處,這里樹木繁陰,旁邊不遠就是深潭,即便是夏日也是十分陰冷,非常適合土硝的生產。
作為火藥里占了75%的硝石來說,完全依靠從外買入,花費太大不說,流寇猖獗,盜賊峰起,往往運輸上也難以得到保證。
現在的這種土法制硝,也是王泰從后世抄襲而來,爛梗一條。
“大哥,制硝需要多少天,一天能制多少土硝?”
王泰站在化糞池前,看著尿和稀糞被水流沖到小坑里,被工人在加入砂土攪拌拌勻,然后被推進化糞池中。
“王泰,在池子里發酵二十天左右,就可以收硝土。一天下來,可以得到百斤左右的土硝。”
王泰點了點頭。如今葡萄牙教官已經到位,火器生產必須加快速度。
看著工人們用布封住口鼻,顯然是避開氣味,王泰心中一動,要是有口罩就好了。
同時,要是有水泥,造化糞池也罷,修建房屋也行,要方便快捷許多。
“一天百斤,一個月就是三千斤。”
王泰微微點了點頭。目前的產量,大概可以維持這幾千人的火器用量了。
“通通”的巨響傳來,遠處硝煙彌漫,王泰不由得一愣,這爆炸聲似乎并不是火炮所發。
“這是董士元、胡東他們在試震天雷,聽這聲音應該效果不錯。”
王浩臉上肌肉一陣扭曲,掩飾不住的肉疼。每一次這些聲音響起,他都是心驚肉跳,這表示著,又有很多辛辛苦苦造出來的土硝被消耗掉。
“過去看看!”
火炮的試射成功,并且投產,對王泰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鼓舞。雖然和同時代的火炮相比,這些火炮并沒有太大的優勢,但就是這一點點的進步,比如火藥顆粒化、藥包和彈包使用、適應于野戰的炮車,種種小小的進步加起來,就是超越時代。
其實明朝的火器也不錯,但天災人禍、制度上的缺失、軍士血氣的喪失,陰差陽錯,一步步地把帝國推向了深淵。
血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無論是皇帝、士大夫、武將、軍士、豪強官紳、流寇,人人都是王朝覆滅的那一片火花。
誰都以為自己可以獨掌乾坤,但其實誰都不能左右現實,只能隨波逐流,在巨大的慣性當中,滑入無底的深淵。
試驗場上
(本章未完,請翻頁)
,刺鼻的硝煙味還未散去,看到王泰過來,胡東拿著幾塊鐵皮,一瘸一拐地走上前來。
“胡東,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