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斗勝利后,我們這些葡萄牙軍官得到了崇禎皇帝的親自嘉獎,王公貴族都來拜訪
(本章未完,請翻頁)
,賞金數百兩銀子。皇帝讓我們用泰西火器武裝軍隊,組建15支火器營,并由我們這些葡萄牙軍官訓練指揮……”
洛佩斯、西蒙回憶起往事,同時陷入了沉默之中。
得到皇帝首肯,明朝大臣徐光啟命其門生孫元化帶領葡萄牙軍官訓練士兵,防守于山東登萊地區,與后金控制的遼東隔海相望。其后數次交戰,葡萄牙軍官帶領訓練的大明官軍,大敗滿洲大軍,以泰西火器,致六七百滿洲官軍陣亡。
葡萄牙軍官們恪盡職守,作戰勇猛,身先士卒,訓練火器勞苦功高,本以為葡萄牙軍官們可以繼續訓練大明官軍,使火器在大明軍中扮演中流砥柱的作用,得以掃平內憂外患,誰知……
崇禎三年,即公元1632年,登、萊二州巡撫孫元化的部將孔有德等人率軍嘩變,史稱“吳橋兵變”。
在這場兵變中,公沙等12名葡萄牙官軍皆被孔有德叛軍殺害,另外15人皆身負重傷。
葡萄牙軍官在華三年有余,入涿保京、操練官軍、東江血戰,盡職盡責。而身為漢人的孔有德卻叛變,將訓練自己的葡萄牙軍官盡數殺害。
崇禎五年七月,孫元化被處死,徐光啟的火器軍改受到重創,孔有德的火器叛軍反而成為了后金的攻堅利器,明朝對后金火器上的優勢,被一舉抹平。
徐光啟曾說服了崇禎,準備在濠鏡招募葡萄牙雇傭軍,與后金直接作戰。濠鏡(澳門方面也派遣了320名葡萄牙入境。但在大明朝廷官員的激烈反對之下,以“堂堂天朝,精通火器、能習先臣戚繼光之傳者,亦自有人,何事外招遠夷,貽憂內地,使之窺我虛實,熟我情形,更笑我天朝無人”之言,說動了皇帝,讓葡萄牙火器軍隊無戰而返,大明官軍的火器化改革,又一次化為了泡影。
而當初最先入大明作戰的這些葡萄牙軍官,死的死,傷的傷,回國的回國,剩下的或失業成了海上走私的亡命之徒,或改行打手護院,大多數都是窮困潦倒,混吃等死。
西蒙幾個人之所以北上,除了魯昭的介紹,最重要的原因,是沖著對方每月50兩銀子的餉銀。
什么理想、報復都是扯淡,最重要的,還是銀子,生活所需的銀子!
至于魯昭為什么推薦他們,他們也心知肚明,那是因為他們是真正的軍官,參加過戰爭,訓練過大明官軍,并有成功的履歷。而這份履歷,也是他們幾個人拿到這50兩銀子高薪唯一的信心。
他們也明白,除了這位大明腹地的年輕人,沒有幾個人會給他們這樣落魄的中年人這樣高的餉銀。他們,已經是落日黃花,無人理睬。
最重要的是,他們囊中羞澀,生活困頓,他們毫無選擇,這也是他們唯一的機會。
“希望,我們幾個還可以再上戰場,再能訓練出一批批的炮兵、火銃兵來!”
洛佩斯喃喃說道,不由自主收了一下自己的大肚子!
他看了一眼旁邊默不作聲的西蒙,輕聲問道。
“長官,你說,咱們還有帶兵練兵的心思嗎?”
西蒙站直了身子,把手里的酒瓶,拋向了滔滔而去的河水。
“咱們能不能練兵領兵,不在于咱們,而是在于這位王公子!”
洛佩斯和其他幾個軍官都是一愣,一起看向了他們昔日的上官。
“我倒想知道,這位富有的東方騎士,是不是真的要大有作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