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看著遠方的造幣局,微微一笑。
“我又不缺銀子,這造幣局也是為了河南百姓,為了天下百姓。何況……”
王泰頓了一下,繼續道:“我要是想要銀子,自己再建一座造幣局就行,又何必庸人自擾。”
高大的水泥墻,三米高的鐵柵欄門,一條寬闊的水泥路和鐵門對直,把碧綠的草坪分成兩半,草坪上數十棵一人高的松柏郁郁蔥蔥,蒼翠欲滴。
而讓人記憶深刻的,則是鐵門左側掛著的木牌上,“中原銀行彰德分行”幾個白底紅色大字,大門兩側的衛士身材挺拔,抬頭挺胸,威嚴肅穆,肩膀上挎著的刺刀寒光閃閃,令人肅然起敬。
水泥路的盡頭,一座三層的水泥樓,巨大的門窗,來往的人不絕,這便是銀行的辦事大廳了。
前來銀行辦理業務的,除了一般的百姓,商賈小販,還有軍中的將士,更有許多官府中人,達官貴族。
“世子,你也來了。”
剛辦完存款的彰德府富賈劉國富出來,卻在銀行門口正好碰見趙王府的世子,幾個王府家仆的懷中,抱著幾個箱子。
“劉掌柜,你也來了。”
趙世子年紀輕輕,神色靦腆,算是打了個招呼。
“劉掌柜,你換銀元,還是來存錢?”
王府的下人趕緊問道。
“即是換銀元,也是來存。世道不好,放在家里擔驚受怕,還是官府可靠。”
劉掌柜離開,趙世子帶人進了銀行大廳,銀行的工作人員眼尖,滿臉笑容,趕緊迎上前來。
“公子,你也來存錢?”
“這是趙王府的世子,你們弄快吧!”
下人亮出了身份,工作人員微微一笑。
“世子一看就是大客戶,我們自然會從優從快!”
他帶著趙世子一行人上了二樓,把人帶到了雅間,向后面的工作人員道:“趙世子是貴客,趕緊泡好茶上來!”
連趙王府的世子都來存錢,銀行的生意,看來是越來越好了。
月前,也就是春節前,“彰德分行”掛牌,就在整個彰德府引起了轟動。
錢莊自古有之,兌換業務則自西漢始,到唐宋有所發展,始由金銀店、柜坊等兼營。元及明初,政府欲專行紙鈔,民間仍用銀錠和銅錢,銀、錢、鈔三品并行,多種公私機構商號兼營兌換業務。
明英宗正統年間,大明寶鈔(紙幣貶值,政府放松用銀禁令,銀錢公開流通。由于兌換業發達,販賣銅錢和私鑄私熔更多,乃出現專營銅錢兌換的金融組織,稱為錢店,又叫錢鋪、錢莊等。
明萬歷五年(1577),朝廷下旨設立錢鋪,是為錢鋪法定之始,以市鎮中殷實戶充任,隨其資金多寡,向官府買進制錢,以通交易。
“中原銀行彰德分行”成立,所有的錢莊哀聲一片,因為新幣發自“中原銀行”,作為代替白銀的發行貨幣,銀元和銅元歸“中原銀行”擁有,他們也不得不接受新幣流通的事實。
即便他們接收了新幣,令他們最不能接受的,便是所有的私人錢莊都要經過審核,通過的才能繼續經營,這更使得許多不良奸商叫苦連天。這樣一來,豈不是官府獨享鑄錢之利,而斷了他們的財路。
官字兩張口,即便滿腹怨言,誰也不敢造次,誰都知道,新任的巡撫大人,心狠手辣,殺人如麻,即便是惡名昭彰的“河南四大兇”,也是被殺的殺,關的關,何況他們這些“小兇”、“小惡”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