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桃源?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怡然自樂……
陶淵明心中的桃源,高五活了三十多歲,反正沒有見過。
從他記事起,“饑餓”兩字便如影相隨,三十多年過去,他都有了三個孩子,孩子都漸漸長大,他還是沒有擺脫饑餓。
不但他沒有,他的孩子也沒有。
“爹,我餓啊!”
滿身補丁、面黃肌瘦的小兒子,額頭細汗密布,臉色潮紅。
“三兒,馬上就要到磁州了,再忍一下!”
看著走路都晃晃悠悠、睜不開眼睛的小兒子,高妻伸出黑瘦的雞爪似的手指,輕輕摸了摸兒子的臉蛋。
三四天沒吃過食物,要不是進入河南地面,能偷偷吃些野菜野草,恐怕一家人早就有人餓死了。
“他爹,三兒好像發熱了!”
高五過來,摸了摸兒子的額頭,眉頭緊皺。
“看起來是,不過這荒郊野外的,也沒有郎中啊!”
高五彎下腰,拖著疲憊的身子,對妻子道。
“你搭把手,把三兒弄上來,我背背他!”
背起小兒子,大女兒和大兒子背起包袱,一家人費力地向前挪動。
“山東饑荒,聽說河南好,有飯吃,看來都是一樣啊!”
高五顫顫巍巍,有氣無力的話里,掩飾不住的悲傷。
“天下烏鴉一般黑,孩子們怎么活啊!”
高妻氣喘吁吁,淚水無聲地流了下來。
“前面十字路口有不少人,看能不能討口吃的!”
高五指了指前方熙熙攘攘、喊聲鼎沸的十字路口,精神一振。
有人的地方,就有希望。
“都聽好了,我們戲院招收女子,年齡10-18歲不等。簽了這文書,這一袋饅頭就是你的了!”
一個緞衣網巾、管家模樣的男子對著聚集的流民們大聲吶喊,旁邊的口袋里,放著十幾個白花花的饅頭。
高五看的清楚,喉嚨不自覺蠕動了一下。
這樣的大白饅頭,記事起都沒有吃過幾次。
“爹,我餓啊!”
小兒子又在背后呻吟了起來。
“爹,水來了!”
大女兒用口邊破損的陶碗端水過來,高妻趕緊接過,就要喂小兒子。
“這水是生水,喝了要生病!”
一個戴著破氈帽的年輕漢子忽然過來,奪過了高妻手里的水碗,把水潑到了地上。
“你……”
高五還沒來得及發火,年輕漢子把碗塞給了高妻,伸手取下自己腰間的水袋,遞了過來。
“這是熟水,燒過的水,喝了不會得病。”
年輕漢子的口音里,掩飾不住的江陰口音。
高五下意識接過,打開木塞,倒水入碗,給小兒子喂起水來。
“兄弟,多謝你了!”
水溫合適,高五有些不好意思。
“大哥,聽你的口音,是從山東來的吧?”
年輕漢子微微一笑,和高五套起近乎來。
“兄弟,我叫高五,山東臨清州人,這是我的一家老小。山東鬧饑荒,聽說河南好,就跑到這兒來了。”
年輕漢子剛要說話,小兒子喝了水,肚子里咕咕響,顯然更加饑餓,又開始呻吟了起來。
“爹,我餓啊!”
“爹,我也餓!”
大兒子肚子里也是叫了起來,口水直流,不停地舔著舌頭。
高五和妻子對望一眼,眼神中掩飾不住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