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的話,楊震一時語塞,王泰不由得輕輕點了點頭。
這個李定國,不愧是歷史證明過的英雄人物,一開口就是八九不離十。
“承疇必不死,惜其衣,況其身乎。”
“史筆流芳,雖未成名終可法;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
看到王泰贊許的目光,李定國黝黑的臉龐發紅,又講了下去。
“當
(本章未完,請翻頁)
年,薩爾滸之戰,楊鎬率二十余萬人山塞,一敗涂地。今天,洪承疇率13萬大軍赴援,兵不可謂不眾,一遇建奴必敗。建奴大軍雖強,當真天下無敵?壞就壞在將帥之非材。楊鎬只是喪師而已,松山必破,錦州必破,洪承疇也一定會降清。大明,可惜啊!”
王泰一時起了興趣,脫口而出。
“換做你是洪承疇,你會怎么個打法?”
“同樣,圍城打援!”
李定國毫不遲疑,立刻展開反擊。
“撒出消息,就說糧草在某處,埋伏重兵,圍點打援。此外,13萬大軍,可以兵分幾路,為什么非要13萬大軍一起,難道想一戰滅了建奴的朝食?打仗,以殲滅對方為主要目標,又何必去松山那個鍋底一樣的破地方?”
李定國的嘲諷,讓王泰微微搖了搖頭,心頭失落。
洪承疇私心作祟,將九邊精銳毀于一旦,而后投降異族,大明百姓的累累白骨,此賊可謂是功不可沒。
“李定國,你說,要是朝廷讓我揮軍北上,奔赴關外,歸洪承疇節制,卻該如何?”
王泰轉向李定國,想聽聽他嘴里,卻是如何回答。
“大人,你部下的虎賁,除了你,連皇帝也難以號令,更不用說是區區一個洪承疇了。”
李定國看著王泰,輕聲一笑。
“大人,河南衛軍都是虎狼之師,訓練有素,火器犀利,將士輕生赴死,全在于餉銀高,撫恤高,有功必賞,有過必罰。大人如果帶兵北上,朝廷援軍已經立于不敗之地。”
李定國的話,王泰輕輕一笑,搖了搖頭。
“文以載道,武以安邦,文武兼之,才能國泰民安。其實河南衛軍之所以勇猛犧牲,全在于將士地位的提高,以及尚武之風的宣揚。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將士知道自己是堂堂正正的軍人,以自己的職業為榮,知道國家民族,知道為國為民,才能犧牲和服從,這才是軍隊的根本。”
李定國懵懵懂懂,他看了王泰片刻,這才開口。
“大人,你說的,我有些聽不懂,但我知道你是為百姓好,這也是我愿意放下過往恩怨追隨你的原因。大人若是要揮軍北上,李定國愿做前鋒,沖鋒陷陣,死而后已。”
王泰欣慰地點了點頭。自己幾年的努力下來,河南逐漸恢復了元氣,荒地被一一墾殖,流民紛紛歸附,人力對抗了天災,也收獲了一些人心。
要是現在有諾貝爾和平獎,他應該是崇禎十年到崇禎十三年某一年的得主了吧。
“定國兄弟,國家民族面前,你我都是肩負重任,不得不負重前行,小心翼翼,一步也馬虎不得。”
王泰輕輕點了點頭,贊許地說道。
“你有這份愛國之心,我很高興。讓洛佩斯或布洛克回來,接手訓練水師。你先在懷慶衛軍中熟悉軍中事宜,一旦朝廷圣旨到了,懷慶衛便為前鋒,克日北上!”
計劃不如變化,他要未雨綢繆,而不是消極等待。以崇禎優柔寡斷的性格,一旦調河南衛北上,必然是十分倉促。
況且,陳新甲、洪承疇,還有王樸這些人,歷史早已經證明他們的劣根性,他還真不太放心。
“多謝大人!”
李定國喜出望外,抱拳行禮。
懷慶衛5600人,可都是戰兵。王泰讓他帶一衛大軍,千軍萬馬,火器兇猛,足見對他的信任。況且水師駐地也在懷慶衛,便于管理。
北上!
聽說那東虜大軍猖獗,號稱什么“滿萬不可敵”。他倒是要見識見識,到底真是動物兇猛,還是時無英雄,徒使豎子成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