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彰德府,黃河以北,西依太行山,東臨運河,北聯京師。
剛剛進入六月,熱氣騰騰,站在官道之上,汗流浹背的顧絳,看著田壟之間奔波勞碌的軍民,不由得發出一聲感慨。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雙腳受地面的熱氣熏蒸,脊背上烤曬著炎熱的陽光,精疲力竭卻不知道天氣炎熱,只是珍惜夏日天長,以便收割莊稼。
幸好,在巡撫大人的治下,吏治清明,百姓能吃飽穿暖,不用再“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大人,彰德府募民墾荒屯田,除給百姓外,麥谷余量達20萬石,再加上番薯60萬石,流民歸附,很快,彰德府就沒有荒地了。”
宋獻策在欣慰地一旁說道,同樣也是滿頭大汗。他現在是安陽縣的父母官,附郭縣令,卻和顧絳相得益彰。而整日里忙忙碌碌,“服務”于百姓,也讓他感到很是充實。
“咱們勵精圖治,河南沒有了荒地,自然也就沒有流民了。”
顧絳微微一笑,溫聲說道,和顏悅色。
“宋知縣,如果天下的官員都像你一樣兢兢業業,那么我大明,就不會是今天的這番模樣了。”
20萬石麥谷,60萬石番薯,足夠彰德府軍民兩年之用,也讓他心頭有些驕傲。
至于這位矮個子的宋知縣,自上任之日起,兢兢業業,走遍了其轄地的所有角落。興修水利、扶植百業,墾荒撫民,賑民親民,政務井井有條,也深受百姓愛戴。
“大人,聽說李巖兄弟擔任了河南縣知縣,不知道是假是真?”
想起一事,宋獻策忍耐不住,直接問了出來。
李巖被王泰擒獲,沸沸揚揚,他和李巖交情不錯,也是關心對方的處境。
“此事倒是千真萬確。大人本來想提李信為河南府知府,但是朝中反對之人太多。所以,你們這知縣之位,已經是王大人力所能及了。”
李巖回歸本姓名,改為李信,擔任河南縣知縣,他的妻子紅娘子,也成了河南衛軍中護救的官員。夫妻二人都在河南府,也算是王泰特別的照顧了。
顧絳有些頭疼。王泰風頭正盛,簡在帝心,但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朝中大臣對他,早已經是士怨沸騰了。
“大人,聽說范復粹致仕,周廷儒要復出要擔任內閣首輔。大人在朝中沒有了楊閣部庇護,恐怕以后的日子不好過了。”
宋獻策面色平靜,悠悠說出一句。要是在以前,他直接會提“楊嗣昌”的名字。如今歸順了王泰,知道王泰敬重楊嗣昌,況且楊嗣昌也已經身亡,他自然是要“為尊者諱”了。
“宋大人,你說的沒錯。周廷儒是江南鴻儒,儒學巨子,他才學不錯,不過,就是太聰明了些,也沒有上過戰場,非治世之能臣。”
提起朝中的政事動蕩,人事變遷,顧絳也不由得心頭忐忑。
王泰在河南大刀闊斧,施以雷霆手段,早已經讓朝中的部分官員恨之入骨。以往有楊嗣昌給他撐腰,現在周廷儒入主中樞,也不知是福是禍。
“周廷儒能夠復出,復社和他的弟子張溥功不可沒。不過就在月前,張溥已經病逝了。朝堂無人,竟然要周廷儒力挽狂瀾,真是可悲啊!”
“身居鄉野,卻能左右朝政,張溥可謂是太過狂傲,
(本章未完,請翻頁)
也太自不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