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一聲慘叫,反手一刀,明軍臉部中刀,深可及骨,耳朵都被劈成了兩半。明軍不管不顧,血流如注,只是刺入長槍,二人一起倒地,都是不停抽搐,都沒有再站起來。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一個白甲兵砍翻了一個明軍,又用甲硬扛了催馬而來的明軍騎士一記重棒,一刀把明軍騎士砍下馬來,重重一刀,看在明軍騎士脖子處,血箭飚射,人首分離。
白甲兵剛站直身子,頭頂挨了重重一斧,半個腦袋和頭盔都被劈開,白甲兵一聲大叫,轟然倒下。
黃土嶺高地之上,觀戰的清軍將領寂靜無聲,面色各異。有人臉色煞白,有人臉色鐵青,有人眼神迷惘,有人瑟瑟發抖。
豫親王多鐸站在清軍將領之中,看著眼前慘烈拼殺的血腥戰場,面色煞白。
自崇禎年間以來,清軍和明軍大戰數場,從關外到關內,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慘烈過,更沒有今天這樣大的規模。明軍舍生忘死,不懼傷亡,讓他暗暗心驚。
滿洲有多少人,大明又有多少人,大明折得起,滿洲可承受不了這樣的傷亡。
惡戰看在眼里,不是清軍作戰不勇猛,而是明軍不計傷亡,要不是清軍將士堅忍,恐怕早已被明軍奪了黃土嶺。
若不是清軍軍紀苛嚴,陣中有大量的監軍,八旗勇士前仆后繼,恐怕清軍大陣,已經崩潰了。
黃土嶺上,觀戰的清軍將領們心驚肉跳,黃土嶺下和山腰,鏖戰拼殺的清軍將士,也都是懼意叢生。明軍的頑強和舍生忘死,讓這些嗜血好戰,以劫掠為尊容和享樂的劊子手們,第一次感到了懼怕和困惑。
這些懦弱的明軍,他們難道不怕死嗎?
面對滿州的八旗勇士,他們為什么不逃?
隨著時間的推移,眼看著八旗的勇士或死或傷,清軍將士們的戰意消退,浮之而起的是懼意,而且隨著廝殺的慘烈,越來越強烈。
一陣排銃打來,數十名清軍弓箭手被打的血肉模糊,栽倒一片。眼看著對方的火炮又架了起來,清軍發出一陣吼聲,紛紛躲在了山丘之后。
“蓬!蓬!蓬!”
白色的煙墻陣陣升起,火炮聲驚天動地,黃土嶺上的火炮終于開火,明軍陣中跌倒一片,明軍向前的攻勢為之一挫。
大陣之中,退回來的王泰也是心頭沉重。明軍已經攻到了山腳下,開始仰攻黃土嶺,騎兵用不上,他只能作壁上觀。
剛才的戰況有幾分慘烈,四五百親軍的傷亡,可謂是太過觸目驚心。幸好河南軍甲胄精良,那些受傷者,除了少數不治之外,其中大部分經過修養,都能回歸戰場。
不過清軍騎兵的傷亡,最少也是親軍將士的兩倍,這也讓他覺得好受了一些。
至于吳三桂部的傷亡,恐怕比他只多不少。而且,以他們的醫療水平,恐怕受傷的將士死亡的比例很高。
親軍受傷者太多,醫官本來就少,現在也只能。先救親軍軍,再顧及其他受傷明軍同袍了。
“睿親王,我軍與明軍混戰之際,錦州城里的祖大壽趁勢率軍出城向外沖殺,我軍的3道封鎖線被沖開了兩道,幸虧我軍補防迅速,很快堵住了缺口,才把祖大壽堵了回去。”
西石門,哨探上前稟報,小心翼翼。
多爾袞輕輕點了點頭,目光轉向了血肉橫飛的戰場,面色陰沉。
十幾萬明軍云集,發力大舉進攻,東、西石門、黃土嶺,三處清軍要塞防線都是岌岌可危,再打下去,恐怕真是兇多吉少。
“八百里加急,向皇帝稟報此處軍情,讓他速速派兵增援!”
多爾袞眼神陰冷。這一次,還是讓那個該死的黃太吉來承受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