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國,讓其淪胥?
斌等不才,劍屨俱奮。
萬里崎嶇,為國效命。
諸公忠義。力抗奴賊。
西北苦斗,備歷險夷。
同心死節,酋奴哀傷。
韃奴未滅,何以家為?
救國抒難,前仆后繼。
重建漢唐,共振大道。
公等有靈,冥冥相佑。
苦奈明心,興我漢邦。
同心努力,光復河山。
來日環宇,惟我威楊。
如松如柏,萬古不朽。
尚饗!”
文世輔祭祀完,王泰上前,焚香禱念,大聲吶喊。
“兄弟們,魂兮歸來,魂兮歸來啊!”
有許多將士,終于忍不住落下淚來。
眼前祭祀的這些英靈,他們大多數人,都有著悲慘屈辱的過去,這都是這個時代給他們留下的烙印。他們剛開始也許只是為了有一口熱飯吃,有個棲身的地方。等識了字,讀了書,明白了道理,他們也在流血流汗,起早摸黑中,個個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
他們或是農夫,讀書人、小販、苦力、船工;但也是兒子,父親、哥哥、弟弟。他們端起了刺刀,揮起了長槍,割斷了過去,義無反顧地跟到了濟南、到了關外,把一腔熱血,灑在了神州大地上。
天蒼地黃,英魂歸兮。他們配得上有一座墓碑,有一所供后人瞻仰的祠堂。
否則,誰還記得他們?
否則,誰又知道,他們究竟又是為何而死?
他們就義之前,也許還沒有完全明白什么是民族大義,也許還沒有明白什么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但他們至少懂得了什么是尊嚴,什么是華夷之辨,什么是血性!
一寸土地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大好河山,韃奴猖獗。沒有地下這些默默無名的勇士,何以滅掉滿清八九萬精銳,何談開啟中華光輝燦爛的未來!
年輕的將士們,此時一個個面色凝重,鴉雀無聲。隨著祭祀的聲音不斷響起,許多人都是泣不成聲。
李定國和眾將士一樣,肅穆而拜,莊重異常。對于一個幼年從賊的流寇來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多多少少,他還是對自己是否溶入河南衛軍有一些擔心。
一場國戰下來,祭祀聲響起,他才發覺,他早已經是河南衛軍的一員了。
若是真能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封狼居胥,恢復漢人舊日江山;開啟民智,富國強民,除殘去穢,這樣的人生,又豈會有缺憾!
雨雪中,許多將領的心里和李定國一樣,都在思考,都在反思。
“大人,這忠烈祠是得建,但是不是太隆重了些?這可是三萬多兩銀子,夠鑄造上百門火炮了!河南衛軍百廢待興,缺的就是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