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忠烈祠的牌坊前,眼望著青柏中的墓碑、漫天的雨雪,李信搖搖頭說道。
一場松錦國戰,河南衛軍傷筋動骨,犒賞撫恤,便是數百萬兩銀子,不管是強取豪奪,坑蒙拐騙,所有的錢財,都是所剩無幾,甚至可以說是囊中空空。
而在財賦如此緊張的情況下,花重金修這么一座看起來“無關緊要”的忠烈祠,似乎有那么一點“不務正業”,或者“嘩眾取寵”。
王泰搖了搖頭,在這個時代,人都是分三六九等,士兵,自然是最低的那一階層。自古以來,士大夫與君王共治天下,士兵戰
(本章未完,請翻頁)
死疆場,不僅天經地義,而且都無關緊要。即便是李信這樣的開明之士,也不能免俗。
戰爭此起彼伏,王朝更替代謝,埋在地下的士兵們,誰還會記得他們!長此以往,士兵的榮譽感,榮辱感逐漸消失,剩下的,只是一群用金錢和利益,驅動的行尸走肉。這樣的士兵,又能有多少戰力,打多少次勝仗?
恢復漢人尚武之風,總不能讓將士們流血又流淚,軍人的榮譽感和尚武精神,從何而來?
“濟南城一戰,文兄也在場,我帶著六千秦兵子弟,回去的時候,只剩下一半。我把他們的骨灰,全部運回了咸陽,并在咸陽建了一座祠堂和墓地來祭奠他們。在我河南衛軍里面,犧牲的每一個弟兄,他們都有一塊墓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珍貴的!我總不能讓我們的士兵血灑疆場,家人親友卻連個悼念的地方都沒有!”
王泰臉色難看,眉頭緊皺
“你看前來悼念的士兵們,即使是那些只懂幾個字的百姓,也會不自覺的肅然起敬。這就是我要的效果。我要讓所有人都知道,軍人優先,并不是一句空話。即使他們犧牲了,也有一塊安身之地,他們的家人,也會得到照顧。”
王泰說的沒有錯。瞻仰忠烈祠的時候,即便是隊伍里的新兵們,也都是悄無聲息,走路的步子都輕了很多。有些人聲音稍微大點,立即就在旁邊的低聲叱喝中靜了下去。
刀槍無眼,誰也不敢保證自己將來毫發無損,若能葬在這樣的地方,讓后人祭祀,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修建忠烈祠,其目的就是讓后人知道,民族的復興并不是憑空而來,而是靠無數前輩的鮮血和犧牲得來。讓他們要明白,一種精神,一種為了民族富強和興盛,勇于奉獻和犧牲的精神!”
看著面前的墓群,王泰沉聲道:“我軍無論是和李自成血拼,還是北上關外對戰建奴,一場場大戰在所難免。到時候不知道又要犧牲多少士兵,流多少鮮血,恐怕又要建幾所這樣的忠烈祠了!”
文世輔輕輕點了點頭。王泰所做的許多事情,看起來離經叛道,卻是事事正確無比。
“如果我等不能驅除韃虜,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這些埋在地下的英靈鬼雄們,恐怕要含恨九泉了!”
李信的感慨意味深長,像是話里有話。
“大人放心,我等唯大人馬首是瞻,大人一定會親率大軍,踏平關外,恢復我中華故地!”
王泰看了一眼李信,岔開了話題。
“河南衛軍,如今大多數都是新軍,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你們幾人都要多費心,盡早把新軍練起來。”
幾人慨然領令,人人心頭沉重。
董士元、趙應貴、顧絳、劉朝暉四人不在,河南衛軍只有三四千老兵,李定國、文世輔、楊秦幾人,只能是能者多勞了。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紙錢化蝶,祭祀完畢,王泰向南看去,雨雪交加,天地間一片蕭瑟,不由得脫口而出。
“大人,河南有軍情稟報!”
軍士進來,上前稟報,王泰聽完,怒火攻心。
“南陽城被破,總兵猛如虎與參議艾毓初、知縣姚運熙俱死。副總兵劉光祚共守,城陷,亦死之。唐王朱聿鏌自焚而亡……”
李自成攻陷南陽,唐王自焚,這一次,他不得不因為失藩之罪,而面對那些言官的輪番攻擊了。
李自成,這個打不死的小強,實在是太過囂張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