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華南區會長艾儒略走了過來,王泰端起酒杯,笑容滿面,和他碰了一下。
這位艾儒略神父,真真正正的學貫中西,精通漢語,博學多才,著作涉及數學、地理、醫學、天文歷法等,是西學東漸中極為重要的人物。
西學東漸,是指西方學術思想向中國傳播的歷史過程。一共有兩個時期,一個是在明末清初,一個則是在晚清民初。
明末清初,標志性的事件是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華,以西書七千部為代表。
這段時期,以來華西人、出洋華人、書籍、以及新式教育等為媒介,以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為重要窗口,西方的數學、哲學、天文、醫學、地理等大量傳入中國。
可惜,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西人對東方帝國的影響是有限的,主要以與上層精英接觸為手段,對民間大眾的影響較弱。在受到乾隆禁教的影響后,加上羅馬教廷對來華傳教政策的改變而斷絕。
“王大人,我進入大明傳教30年,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躲躲藏藏,戰戰兢兢,牢獄之災都有幾次。直到碰上你,才算是碰上知音啊!”
艾儒略晃著一顆花白的腦袋,流利的漢語之中,家雜著許多無奈。
“艾儒略神父,到了河南,你就放心吧。你的那些《幾何要法》,《出像經解》,都要在大明好好的推行,講解。”
通過王徵等人的介紹,王泰對這位傳教士和他的著作,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王大人,你在物理方面的知識,也是讓在下嘆為觀止!”
艾儒略由衷地說道,滿眼的欽佩。
王泰知道艾儒略的意思。他和魯昭一次關于重力的討論,讓他一下子成了眾多傳教士心中的傳奇。
“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是因為地球有重力。”
艾儒略搖了搖頭,滔滔不絕。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物體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計算公式是:G=mg,g為比例系數,大小約為9.8N/kg。”
他沖著王泰,豎起了大拇指。
“王大人,你真是個天才!”
“艾儒略神父,物理是需要不斷實驗的科學,這些都還要不斷的做實驗,才能得出更多的結論。這些你都要教給學生,讓他們思考,去發現大自然的奧秘。”
牛頓還沒有出生,幾十年后才會有重力三大定律,有萬有引力定律。他只是輕描淡寫的幾句話,便將人類的物理學,提前了幾十年。
“王大人,一定,多謝你建的實驗室,讓我們可以探索更多的物理知識。”
艾儒略和王泰談了一會,又被其他的傳教士拉走。
一個50多歲的男子過來,顧絳在旁邊介紹,王泰心頭一震,不由得睜大了眼睛。
“你是宋應星?《天工開物》的宋應星?”
王太的金叉看在眼里,宋應星輕輕點了點頭,有些不好意思。
(本章未完,請翻頁)
“大人,在下就是宋應星,讓大人見笑了!”
王泰點了點頭,一時間感慨萬千。
大名鼎鼎的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博士,他把宋應星稱為中國的狄德羅、阿格里克拉,毫無質疑的科學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