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城敝久,樓閣壯麗,雉堞雄嚴,天府之勝矣。
岷江水分流百道,灌溉城外良田萬頃。樹木繁茂,萬綠參天。浣花溪、百花潭、萬歲池、武侯祠、薛濤井……,碧綠的江水環繞高聳的城墻。
城內則有解玉溪、金水河、摩訶池,城內綠樹成蔭,繁花似錦,宮殿園林到處都是,這便是西南都會成都了。
成都城內密布宮殿和官署,城內東西分為成都、華陽兩縣,共治省會。位于城中心的蜀王府,百姓口中的“皇城”,是明代藩王府中最富麗宏偉的一座。
北起東西御河,南到紅照壁,東至東華門,西達西華門,周長5里,堪比紫禁城。藩王中“蜀府最富,楚府、秦府次之”,可見蜀藩之富。
只可惜,歷年的戰亂下來,流寇多次由陜入川,成都早已經不復往昔的榮光。斷垣殘壁,枯樹焦地,猛虎與野狗游竄,不時可見殘缺不全的尸體,蜀地之凋敝,可見一斑。
不過,對于此刻坐在巡撫衙門的四川巡撫傅宗龍來說,縱然是據城而守,上萬官軍,傅宗龍依然憂心忡忡,愁眉不展。
和他四年前巡撫四川相比,如今的環境,早已是今非昔比。
去年,他剛到四川上任,就碰到成都地方官員和藩王宗室之爭。成都兩院三司的書吏七八百家,歃血為盟,與蜀王宗室相斗斗,雙方各帶奴仆,達數千人之多,紛紛出城,手執利器,騎兵都有,在城外的青羊宮大打出手,死傷無數。
書吏雖然不入流,身份低賤卑微,但書吏負責文書檔案,公牘傳遞,訴訟刑名,司法治安,輸糧征稅,戒備警衛,維持官府運轉,社會有序。
一旦書吏發難,官府運轉癱瘓,還如何治理地方?
藩王宗室,就更不用說了,皇親國戚,所占田畝不計其數。蜀地只有一個藩王蜀王朱至澍,繼位25年,就藩蜀王府。其它郡王,沒有封地,只有食邑,都居住在成都。
成都人都說,成都田畝藩王宗室占七成,豪強官紳占二成,而民只占其一。
宗室和胥吏,兩股地方勢力明爭暗斗,勢成水火,蜀地的危機,可見一斑。
如果只是區區的宗室和胥吏之爭,無非是為了利益,還可以調和,但一旦是民變發生,那可就動搖根本了。
崇禎十四年,也就是他剛上任不久,又是一場大規模的民變爆發。
彭縣知縣以百姓未能繳納鞭銀為由,派衙役前去索要。由于是臨過年,衙役索要的太急,手段簡單粗暴,以至于百姓沖擊縣衙,盡毀城中衙役宅院。
彭縣民變,以至于成都府屬縣和川南各州縣的百姓聞風而動,沖擊地方官府。僅雅安一地,百姓各執槍棒進城,折毀衙役房屋,打死衙役數十人。民變迅速擴展,成了以除“五蠢”為旗號的大規模暴亂。
所謂“五蠢”,一是指衙蠢(指州縣胥吏,二是指府蠢(指投獻王府的權貴,三是豪蠢(指土豪劣紳,四是宦蠢(指作威作福的宦官子弟,五是學蠢(指生員中好事生非者。
打擊“五蠢”,星火燎原,一時間聲勢浩大,連傅宗龍也無能為力。長此下去,即便不用李自成這些流寇來襲,就是民變,也能讓四川一片狼藉。
這個時候,傅宗龍倒有些羨慕起王泰來。河南旱災蝗災,連年有余,藩王宗室,多如牛毛,豪強官紳,權勢滔天。王泰硬是施雷霆手段,生生挽回了河南的局勢。
四川只有一個藩王,也沒有河南連年的旱災蝗災,可現在這樣子……
傅宗龍輕輕
(本章未完,請翻頁)
搖了搖頭。自己性子太直,不會說話,起起落落,仕途磕磕絆絆,也不知道能不能扛住李自成的兵災。
腳步聲響起,傅宗龍抬起頭來,擠出一絲笑容。
“劉大人,你也來了。”
走進大堂的是四川巡按劉之勃,陜西人,為官倒是清廉。
“劉大人,李自成那邊,到底怎么樣?”
“李自成已經過了保寧府,只是過不了幾天,就要到成都府了。”
劉之勃面色陰沉,自入了四川,他的頭發斑白了許多。
李自成所部勢大,兵精將廣,再加上裹挾百姓,聲勢浩大,讓人心寒。
“劉大人,那些亂民,現在是個什么樣子?”
“亂民占據了彭縣、灌縣、漢州幾處,不過并沒有蔓延。不過,若是李自成大軍一到,這些人就都是附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