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湖北西南端的鄖陽府,本身就是大明政府為處置鄂、豫、陜三省流民而建。鄖陽毗連川、陜、豫,為鎖鑰之地。境內山大林密,人煙稀少,官府的統治觸角難以企及,成為窮苦百姓逃避天災人禍避難之所。明朝中后期,破產農民潮水一般的涌入鄖陽府,隨即占據了這里。
由于鄖陽府人煙稀少,自然條件優越,“南人利於水耕,北人利於陸種,官府在鎮壓無果,流民仍然不斷涌入的情況之下,專門為流民而設置了鄖陽府,因此可以說,鄖陽府是專門為流民而設。
大明王朝實行為防止流民作亂,對抗官府,實行輕稅賦,寬徭役的休養生息政策,民眾生存條件優于平原,導致民眾流徙日漸頻密,鄖陽、均州等地店鋪林立,商貿暢通。
但由于崇禎朝遷入的流民太多,也使得這里的土地問題日益尖銳,人多地少,各地,各派流民間的爭斗,火拼層出不窮,官府也是懶得管理,反正只要不造反就行。
由于長期以來都是流民遷入,所以這里匪亂猖獗,也成為流寇往來川陜豫的通道。
劉森正在田間忙活,田間的水稻綠油油的一片,一陣微風吹過,令人覺得神清氣爽,遠處的群山蒼蒼茫茫,風景就像明代的畫卷一樣,劉森也上過幾年學堂,眼前的這景致讓他依稀記起了小時候先生教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兩句詞來。
劉森隨即搖搖頭,生活的艱辛對他來說不言而喻!家道中落,攜妻契子,拖家帶口的流浪到了這鄂西北,整日辛勤勞作,所換得的只不過是一日兩餐,日子過的緊緊巴巴。
兒子在田頭玩耍,孩童爛漫,完全不諳世事,劉森心里卻是一陣心酸,兒子身上補丁摞補丁的寬大衣服,松松垮垮已經到了膝蓋,這還是自己的那件舊衣服,忙活了這幾年,卻連一件新衣服也買不起。
這天殺的世道!
再看看身邊的妻子,年紀只有20多歲,面黃肌瘦,滿臉黝黑,十指粗糙,就像四五十歲的老婦人一樣。
前幾天,河南的軍隊過來募兵,劉森想了半天,也沒有去。不過,那一兩銀子的餉銀卻是讓他心動不已。要是他當了兵,妻子也就不用再受這罪,兒子說不好還可以上學堂,自己怎么就給拒絕了呢!
“官軍來啦!”
突然,周圍的農人指著前方,驚恐地叫了起來。
劉森心頭一驚,不由自主抬起頭來,向前看去。
山道上,一列列頂盔披甲的軍士正在向西而來,他們陣列齊整,唱著軍歌,迤邐而來,漫山遍野,完全不去田間地頭的農人,只有他們的軍官經過時,偶然會點點頭算作打招呼。
“萬人一心兮
泰山可撼,
惟忠與義兮
氣沖斗牛。
主將親我兮
勝如父母,
干犯軍法兮
身不自由。
號令明兮
…………”
王征南走在隊伍里,和部下的將士們一起,唱著這首《凱歌》。
此次帶兵出征,是他在河南衛軍中的第一次大戰,由不得他不心潮起伏。
豪邁的歌聲,讓劉森心神蕩漾,不由得睜大了眼睛。
這些士兵和過來募兵的軍隊一樣,穿著也似乎一樣,正是河南衛軍的將士。
“不用怕,這是河南衛軍的將士,是王大人的部下!”
劉森大聲吶喊,勸著周圍惴惴不安的農人。他放下了手頭上的農具,走到了田頭,站在路邊,仔細打量
(本章未完,請翻頁)
。
這些人井然有序,挺胸抬頭,走路都是排成一排排的,看起來特別的精神,就連他們的軍官,也是有馬不騎,和士兵們一起走路,只是要威嚴的多。
這才是真正的軍人!
王泰站在一處高坡上,看著將士們不斷的向前,顧絳站在他的旁邊,二人看著到處的青山綠水,不斷向前的赳赳雄兵,也不由得心情為之一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