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解三次方程,要遵循‘商常為正,實常為負,從常為正,益常為負’的原則……”
徐佑將秦九韶算法的基本方法告訴祖騅,然后看著他從若有所思到欣喜如狂,連徐佑都顧不得招呼就要重新回到解題的美妙境界里去。
“別急,先等等!”徐佑沒辦法,對這個數癡不能太客氣,忙伸手攔住他的路,道:“先生幫我另外個忙,我教你因式法、換元法來解三次方程!”
祖騅眼睛冒著光,道:“竟有這么多解法?”
徐佑肯定的點點頭,道:“除過這些,還有個天經式,可以解所有的三次方程。”他把所有的定理和方程式都稱為天經式,這樣便于理解和統一。
“好!”
祖騅終于放下了手中毛筆,和徐佑出門下山往縣城去。路上共乘一輛牛車,顛簸中徐佑問道:“先生,牛車只有兩個車輪,前后搖擺不定,乘坐既不舒適,也行不快,為何不用四個車輪呢?”
“四輪車早在秦時就已有了,固然比兩輪車舒適,但一來耗費畜力,價值不菲;二來轉向困難,出入不便,也就逐漸沒落了。至于現在,郎君請看地上……”
徐佑低頭看去,由于之前的大雨,地上泥濘堆積,剛放晴后又被各種牛車柴車輪車碾壓,形成了厚厚的車轍印。他們乘坐的牛車的車輪,就在這兩道車轍印里行進著,就像火車固定的軌道,想要越軌而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祖騅笑道:“這么多年,大家都用兩輪車出行,由于統一了車軸的尺寸,道路皆形成了這種深厚又堅固的轍痕,若是再用四輪車,直路時還好說,彎路時怎么辦呢?四輪車轉向的角度比兩輪車要大的多,根本無法利用車轍印……”
徐佑思索了會,道:“先生,若是只為達官貴人們造四輪車,你認為這些難題之中,最難的解決的是哪一個?”
“最難的是轉向!”祖騅不假思索的道:“四輪車就算造出來,普通人家也用不起,所以畜力對門閥士族來說不是問題。至于車轍印,其實也不要緊,貴人們一般不會來這些鄉野小道,若在城中,或者走驛道,那可是大道如砥,其直如矢,只要解決了轉向問題,四輪車跑起來又快又穩,自然為上上之選!”
《詩經?小雅》里有“周道如砥,其直如矢”的詩句,也就是說那時古人已經懂得夯土筑路,并利用石灰穩定土壤的法子,造出的路堅硬如磨石,筆直如線。到了秦朝,更是以咸陽為中心,造馳道、直道、五尺道以及新道,構建了遍布全國的道路網,堪稱奇跡。
其時,中國古代之所以沒有向歐洲那樣從兩輪過度到四輪,除過地形和道路問題,轉向裝置的缺乏是最大的阻礙。徐佑深知這一點,所以自從何濡說錢財用度棘手,他便把賺錢的主意打到了四輪牛車上來,不需要多造,更不需要普及,只要讓那些門閥貴族們認識到乘坐四輪車是身份的象征,并且確實比兩輪車更舒服更快捷,銷量和收益就不再是問題!
“轉向,”徐佑微微笑道:“其實不難!”
祖騅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