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絳向來不怎么作聲,商議事情時聽得多說的少,這次卻斷然道:“決不可如此!我知殿下仁心,可若想和朝廷對抗,首先得賞罰嚴明,有過不罰,何以明威?這幾人背主求榮,其心當誅,依我之見,也不必當即斬殺,暫且穩住他們,當義軍起事之日,斬其首級祭旗,可壯聲色!”
兩人意見堅決,安休林猶豫了會,嘆道:“好吧,此事先不予理會,容后再議!”轉頭問徐佑道:“微之幾時動身?”
“此間事了,我打算今夜就走!”徐佑答道:“我先去潯陽拜訪朱刺史,他會安排接下來的事宜。殿下,朱刺史絕對可以信任,他的話就是我的話,請殿下務必采納,不可聽人讒言,以至于貽誤戰機。”
安休林毅然道:“微之放心,我意已決,不會再搖動分毫。等你離開,我會分派眾人,聯絡各地,囤積糧草,招募兵士,和那逆賊拼了!”
“殿下有此決心,必定無往不利!”徐佑贊了一句,再次提醒,道:“這些事都要秘密進行,可藉由開墾荒田、修造水利的名義,不可過早泄露真實意圖。還有,若時機成熟,朱刺史會遣精兵良將護衛殿下前往吳縣……”
這個計劃謝希文還是初聞,疑慮道:“去吳縣?為何不前往潯陽,靜等江夏王順江而來,和他兵和一處?”
徐佑冷靜的眼眸來盡顯智慧的光芒,道:“謝郎君,江夏王手握十萬雄兵,以臨川一地,可募兵幾何?”
“這……三五千人,總是有的!”
“好,三五千人,哪怕江州都督府的部曲全交給殿下,也不過一兩萬人而已,以這么點兵力和江夏王回合,你覺得殿下會不會徹底變成江夏王的附庸?”
謝希文終于明白徐佑的意思,眼睛閃過震驚之色,道:“會!”
徐佑淡淡的道:“可殿下若是到了吳縣,有顧陸朱張為羽翼,再合揚州、江州兩州之力,足可開霸府,立東軍,逆流而上,對金陵發起攻勢。到了那時,江夏王西來,殿下東去,兩軍并立,平分秋色,就算日后推江夏王為君,殿下也可憑借軍功謀取最大的利益,諸位郎君水漲船高,封侯拜相,也不是什么難事了!”
這番話極具煽動性,謝希文還未回答,狄夏忍不住激動的撫掌道:“聽郎君一席話,勝過十萬雄兵。就這么辦,誰敢反對,我第一個取他腦袋!”
這個狄夏說話不過腦子,幸虧跟得是安休林這樣的仁主,換了曹操那樣的雄主,怕是活不過一集就得身首異處。
不過有他鼓動氣氛,安休林也覺得熱血沸騰,再不好權位,可若能領兵滅賊,誰又能拒絕那樣的誘惑?
“皆從君言!”
商議已定,徐佑的行程先到潯陽,再去江陵,然后沿長江直接回吳縣。為了方便日后聯絡,也為了便于取信江夏王,安休林決定派心腹隨同徐佑一道,挑來選去,還是選中了左丘司錦和宗羽。他們兩人和徐佑不打不相識,算是聊得來的熟人和朋友,左丘司錦又是靠得住的自家妹子,忠心無虞,行事干練,自是最佳人選。
動身這天大雨傾盆,徐舜華送了三十里,直到盱水碼頭才依依不舍揮手作別,姐弟倆匆匆一見,又天各一方,徐佑倚著大船的二層欄桿,正是: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