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量已定,撿日不如撞日,兩人聯袂去見徐佑。徐佑再次確認柳寧的決心,然后召來何濡,道:“廢帝之事,把你的想法給兩位令公說說。”
何濡顯然早有考慮,直接道:“左右衛將軍全是皇帝的心腹,難以賄通,若我們引兵入臺城,必然會和左右衛發生沖突,傳出去就變成了兵諫,物議難息,民憤實大。依我之見,還是要盡量在外面解決……”
柳寧道:“主上經常出宮,還不愛帶侍衛,不如就在宮外埋伏,派兵把他抓起來,再矯詔收拾左右衛?”
謝希文不同意,道:“哪成什么樣子?劫持嗎?總要請了皇太后的懿旨,當著眾朝臣的面,把今上的惡跡昭告天下,然后貶謫他地,為王為公皆可,再迎桂陽王入宮,方為妥當。”
兩人爭執不下,柳寧主張突襲,趁其不備一勞永逸,謝希文主張法理,盡量減少后續的壓力。
也不能說誰對誰錯,最后由徐佑安撫兩人,道:“還是先聽聽其翼的計策……”
何濡繼續道:“我有一計,可同時滿足兩位令公。五月五日,端陽之節,朝中慣例要舉辦龍舟競渡,可以此為名義,請主上召集諸王公大臣齊聚玄武湖,食角黍,摘楝葉,帶五色絲,觀看水軍與水馬之爭。兩位令公需全程陪同,想辦法穩住皇帝和眾臣,不讓他們起疑心。然后,由太尉入宮請太后懿旨,當然,太后病重,可事先草擬懿旨,轉呈太后用印即可。得了懿旨,師出有名,太尉先解除當值衛將軍的兵權,再持懿旨到玄武湖,和兩位令公以及陶仆射一道,四顧命大臣同時宣旨,廢黜當今,擁桂陽王回宮繼位。”
“好計!”
“妙哉!”
柳寧和謝希文異口同聲,全都表示可照此行事。幾人商議已定,翌日即由柳寧上表,說朝廷連年征戰,難得今年風調雨順,又無刀兵之苦,百姓安居樂業,當借端午佳節,普天同慶為善。
安休淵聽了大喜,他最怕整日里沉悶無趣,既然柳寧提議要大肆操辦端午節,便順水推舟,將籌備之事交給他去辦。
接下來一二十天,柳寧果然不吝錢財,組建了三十六支隊伍,比之前十二支多了三倍。按照往年慣例,分為兩個陣營,一為水馬,一為水兵,于玄武湖中比拼體力和技巧,像是兩軍廝殺,陰陽碰撞,既刺激又壯觀。
四月三十日,安休淵又搞出事來,他在宮里召集皇后、妃嬪和諸多宮女,列坐歡宴,酒到酣時,令所有女子脫去衣衫,恣意歡愉。
其他人不敢違背,皆遵旨意而行,可姜皇后卻獨獨用扇子遮面,不笑不語,更不脫衣。
安休淵不悅道:“你姜氏素來貧賤,若非我封你為后,又提攜你兄長,現在還在外面當乞兒,今日難得取樂,你用扇遮目,究竟是何用心?”
姜皇后道:“想要尋樂,方法很多,難道有眾姊妹并居一堂,反以赤身取樂的嗎?我雖出身寒微,卻知道什么是恥!”
安休淵大怒,道:“賤骨頭不配抬舉,給我滾出去!”
姜皇后當即離座,自還寢宮,安休淵怒氣難平,又殺了幾個宮女,挖出眼睛泡在蜜糖里,取出裹成粽子,稱為鬼目粽,分發給眾女分享食用,誰敢不吃,或者吃的不開心,頓時又是一番折磨。
姜興宗還臥床修養,出了這事,嚇得肝膽俱裂,命人抬著進宮,見了皇帝好生致歉,憑借巧言重新博得皇帝歡心。
但此事一出,徐舜華不愿在宮里住下去,派秋分告訴徐佑,她想借端午節有歸寧的習俗,帶著公主和眾多心腹侍女回義興小住。
徐佑正有此意,廢帝在即,徐舜華遠離金陵免了他后顧之憂,于是進宮面見皇帝,陳說此事。
安休淵只要不聽徐佑煩躁,這種小事從不拒絕,何況徐舜華是皇嫂,住在宮里他也覺得不便,離宮更好,等太后一死,臺城就徹底成了他的地盤,想干什么干什么,沒人礙手礙腳。
徐佑得了旨意,也不干耽擱,當天送徐舜華回義興,留秋分貼身保護,又從錢塘楓營調了兩千人悄悄駐扎義興,確保萬無一失。
萬事俱備,五月五日,安休淵御駕蒞臨玄武湖,于湖邊高臺上就坐,召臨賀王安懷彥、南平王安懷昱、始安縣王安懷融、桂陽王安懷宣、東平王安懷雍以及歷陽王安懷況等人陪同,朝中三品以上文武官員也隨侍左右。
高臺下面的兩側,是四品以下的京官及公主、命婦、女眷等,曹擎調了中軍五千人沿著玄武湖岸邊隔開洶涌而至的百姓,只能遠觀,不許進入限定區域。
三十六支龍舟隊一字排開,有五色,有青,有白,有金,有烏,前面插著旗,舟上眾水手皆赤膊,左臂扎著五色絲,又叫辟兵,強健的肌肉映著水光,透著迷人的男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