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封建社會說白了,便是由地主掌握的社會,而大部分的百姓基本上都是佃戶或者雇農,而這些佃戶種植的土地都不是自己的,都是這些地主的。
而這些佃戶和雇農是沒有辦法直接給朝廷上稅的,他們所做的事情便是將田地的產量生產出來其中的百分之八十交給地主,然后地主再從這百分之八十中拿出一份用來交稅。
當然也有一些小的自由農民他們本身就有一些土地,只不過這些土地相較于那些大地主來說,可謂是少得可憐,一旦遇到天災**,他們就不得不將手中的土地抵押給大地主,換來自己活命的機會,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大量的土地兼并。
而這些地主在兼并土地之后會進行土地隱瞞從而來避稅,這也是為什么到王朝的后期,朝廷收的稅越來越少,而地主手中的錢卻越來越多的原因。
這也是為什么一旦某一代
(本章未完,請翻頁)
君王強勢上位之后,開始丈量全國土地,就會迎來某某盛世某某之治的情況,畢竟土地一旦清點清楚,那么稅收自然而然就多了,但是這種情況持續得是非常短暫的。
不是每一任君王都有上任君王的魄力,一旦出現一個軟弱妥協的君王,這些地主們便會不擇手段地再次將那些稅收隱藏起來。
“二弟,你的意思是不收地租,直接向那些黔首征稅?”
曹操聽到沈川這么說,當即問道。
“沒錯,大哥要知道涼州目前經歷了一場較大的戰亂,大部分世家都選擇內逃,剩下的那些世家也沒有什么財力和權力,我們只要用劣勢手段便可以將他們手中的土地拿過來。”
“而這些拿過來的土地,我們直接分給那些黔首,并且禁止他們進行土地之間的交易,命令他們按照我們的計劃和要求進行種植,然后通過一年的時間對他們的產量進行一個評估進行收稅。”
“而百姓種植所得不用再交地租,那就代表著他們的勞動成果,不會再被那些地主分享,他們手中自然就有了大量的錢財,那么有了這些錢財就可以刺激涼州當地的經濟,有了經濟便有了錢財,有了錢財,我們就可以去建設一個新的涼州。”
沈川看著曹操,慷慨激昂地說道。
“二弟所說的這個辦法怎么略微的感覺有些熟悉呢?”
曹操聽到沈川這話之后,皺著眉頭努力地回想著。
“大哥自然熟悉,這就是我之前給大哥提出的土地政策的進階版,大哥可以認為我打算通過稅收來推行之前的土地集體化的前進。”
“之前土地集體化,我在南郡也實施過,效果想必大哥也看到了。”
沈川看著曹操笑著說道。
“二弟說得不錯,這集體化的土地制度確實有利于生產,只不過那些世家都大力反對,一直導致這制度沒有實施起來,再加上漢中和隴西發生了戰爭,這件事情就被擱置了下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