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起素紗禪衣免不得嘖嘖
(本章未完,請翻頁)
稱贊:“我猜測,這些衣服也是素紗衣的變種,他們身上金屬的光澤來自于制造時編造進去的金絲,金屬編絲的技術春秋戰國就有,這種技術在唐朝時達到頂峰,聽說唐朝工匠可以將金塊用一種絞絲的工具,拉得比頭發絲還要細十倍,這就是素紗金絲,然后再利用古代三眠蠶的細絲互相鉸合,這才能造出金絲素紗,用金絲素紗制成的衣服,就叫金絲禪衣。”
“不過,在雪域高原,這種東西有其他的用途!”
老喇嘛就著老山甲的話繼續說道:“文成公主入吐蕃時,松贊干布已經有了另外一個妃嬪,那就是尼珀雅的赤尊公主,在雪域民間野史里,他曾經向文成公主請教過大唐金絲素紗的制造技術,同時以尼珀雅國的衣服形制,創造出一種短衣收口的金羽蟬衣。”
“這種蟬衣是唐朝吐尼珀雅祭祀先神的必備之物,我猜測洞窟的布置應該是尼珀雅國的祭祀風俗,只是這種風俗過于殘忍了,居然將人的皮膚活生生撕下。”
“那咱們還出去嗎?還不知道出去了會是什么?”
小神巫的話,給眾人都提了個醒,這座墓雜糅了漢傳道教、漢地佛教、密宗佛教、尼珀雅風俗多種祭祀結構,還不知道打開地窟的拱形門是什么!
釋尊走到拱形門前雙手合十:“漢地有言,既來之,則安之。”
眾人還沒反應過來,他招呼兩個小徒弟把與圓拱門朝兩邊搬開,隨著石門松動,巖石渣子呼啦啦碎了一地,貢布和格勒兩個人也挽起袖子加入開門大軍。
“轟隆~”
石門在眾人的努力下轟然分開,漆黑的地洞霎時被門外刺眼的光芒照亮,大家以為門外就是出口了,興奮得跑出洞窟。
“這是什么地方,頭頂到底是不是天空啊!”
鄭原隨著眾人跨出圓拱門,眼前的一切已經超出他的預料,亮光并不是日光,而是洞頂的琉璃明珠光!
他發現自己站在一個非常高大的蓮花露臺上,露臺的形狀就是一朵層疊有致的佛蓮,從露臺往周圍遠眺,地洞外面的空間盡收眼底:
這里準確來說是一個半圓形石英巖洞,從洞頂到洞壁全都嵌滿五光十色的石英水晶礦石,洞頂被工匠鑿出祥云紋路,每隔幾十米就會安一盞琉璃明珠燈。
本來就十分耀眼的石英礦物,在琉璃燈的映照下更顯璀璨奪目、華麗十足的光芒在石英間不斷輝映,讓洞頂如同滿是祥云霓虹的天空,眾人看得呆住了,誰也想不到礦洞會如此巧奪天工。
鄭原把目光轉向石英洞窟地面,地面建筑是一座朱漆金頂的圓形密宗佛壇,正好將三千平圓形地洞完全占滿。
他定睛細看,佛壇并不是單一建筑,他數了數這座佛壇至少有六圈建筑,每一圈建筑都極盡奢華絢爛——金幢寶頂、朱漆圍墻、琉璃彩瓦、飛檐重殿、樓闕關閘、瑞獸珍禽、寶物五谷、奇花異草,但凡是跟佛陀有關的吉祥之物,都可以在佛壇里覓得蹤跡!
鄭原雖然不明白佛壇叫什么,但是他看見老喇嘛的眼中很明顯噙著熱淚,兩個小喇嘛更是雙手合十,心無旁騖念著梵文咒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