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因為歌妖太厲害了,巫峴部被迫離開世代居住的湖岸島,遷到這片水草豐茂的草原,我們甚至把湖岸周圍給隔離開,只為了讓巫民們安全生活。”
“這些年,每到朔望和滿月,是巫族人最恐懼的時刻,每到這一天,我們需要提前準備祭品、熄燈關火,只為了讓歌妖放過活人,這種憋屈的日子我們整整過了幾十年。”
巴圖魯頓了頓,眼含淚花兒又說道:
“可現在不一樣了,我們巫峴部在小英雄鄭原的幫助下,把巫民們恐懼了幾十年的歌妖給抓住了,我們終于可以一雪前恥。”
“我現在宣布,巫峴部斬妖祭禮現在開始~~”
巴圖魯的嗓音很渾厚,在大喇叭的轟鳴中更顯洪亮,話音剛落,祭臺彩樓開始斬妖典祝禱舞。
一顆水缸大的白色絹布球緩緩降落,球身繪滿星宿銀河圖,仔細去看,球中隱隱有兩個黑影在顫動。
白球緊接著在空中旋轉幾圈,嘩啦一聲從中間裂為兩半,兩個人從球中飛翔而下,嚇得臺下觀眾驚呼出聲。
鄭原定睛細看,球中出現兩個巫祝舞師,他們身穿不同祀服:
女舞師戴著描金繪彩的彩色面具,身上彩帶飄飛、裙擺翩躚,就像凌空飛舞的鳳凰;
男巫師戴著銀白鳥喙面具、身上穿的衣服近乎于純黑,只在尾巴的位置出現一排白色絲帶,這大概就是白尾神鷹。
鳳凰一躍飛天,手中轉出日月,神鷹一直在地上撲閃著翅膀,他的身后,走上來二十個不同的“神鷹子嗣”!
這些舞者披蓑衣,戴斗笠、臉上覆蓋彩繪鷹臉面具,兩個臂膀都綁著竹篾翅膀,手中拿起代表神鷹的三根白色羽毛,看起來神神道道,極具神秘氣氛。
嗩吶一響、鼓面雷動!
矯健舞者時而團聚成花朵狀、時而散開做蒼鷹飛翔,伴著抑揚頓挫的鼓點做出各種高難度舞蹈動作!
隨后祭臺周圍忽然拉扯起蔚藍色綢帶,用竹竿挑動出海洋波濤!
兩條威武雄渾的龍猛地從祭臺前飛過來,將海浪中的華麗樓閣撞塌,隨后“蔚藍”的海水好似脫韁野馬,朝著巫族二十國奔涌而來……
鄭原還沒見過這種形式的祭奠舞,巴圖魯見鄭原有點不明白,邊看邊對他解釋舞蹈的具體含義:
“鄭原小兄弟,巫峴部的斬妖祭禮,一般都是以表演巫峴舞蹈開場!”
“在巫族神話中,天地宇宙孕育出一顆巨蛋,這蛋殼裂開后出現兩只小雛鳥,一只為鳳凰,一只為白鷹,鳳凰長大后飛向天空誕下太陽與月亮。白鷹則是在鳳凰提供的溫暖環境中孵化二十枚卵殼。”
“這即是巫峴原始時代的二十個不同的部落!”
接下來的故事,跟他在海戰船上唱誦的《祝禱辭》基本一樣:
剛誕生的二十個部落就像處于幼年的雛鷹,不知道團結,只知道互相搶奪食物、資源、衣服、首飾,他們在攻打征服中越來越可惡。
白鷹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終于讓他等到一個教育巫族子民的好機會:
東海龍王撞倒海龍宮,引起滔天巨浪,要淹沒世界上大部分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