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影很喜歡看施遠騰的這副表情,或者說,她喜歡看施遠騰的任何表情。她知道,一旦匯報完畢,施遠騰肯定會要過病歷進行細讀。而施遠騰那種抽絲剝繭,從細節中發現關鍵問題的能力,以及由這種能力引發出來的驚喜甚至奇跡,楊修影可沒少見。
楊修影不止一次冒出這樣的想法:施主任的腦細胞究竟是如何布局的?為什么常常能解開別人看似無解的問題?今天也是一樣,她同樣抱有期盼,期盼施主任再次施展他強大的專業能力,解開她心中的謎團。
果然,病情匯報完畢,施遠騰馬上伸手將病歷拿在手上,然后細細翻看起來。那種專注的神態,似乎與周圍的一切隔絕了。
但是,科室的醫生們不會被自己這位神奇的主任的神態所
(本章未完,請翻頁)
蒙蔽。他們都很清楚,施主任有著驚人的一心多用的能力。在他看病歷期間,誰發言時說了什么,那些說的不對,那些說法有新意,他都一一記在心中,有時候會突然問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令大家討論的方向瞬間發生大逆轉。
楊修影是個做事十分用心、細心又十分敏感的人,她注意到,高江對坐在他身邊的施遠騰的舉動并不在意,甚至表現出令人不易察覺的高興。
“看來,高院長并不了解施主任。他以為施主任分心了,不能利用別人的智慧,而他正好用別人的分析來彌補自己專業上的不足,最后達到主宰這次的病例討論會的目的。”楊修影暗自想。
“呵呵,希望高院長不要太自信,最好等施主任先發言,然后他再進行總結,否則,會很難堪的。”楊修影知道,但凡有高年資或者級別高的領導在場,施遠騰都會搶在倒數第二個發言,以表示對他們的尊重。
很不幸的是,事情的發展正在向楊修影想看到又不想看到的方向發展。她太清楚施遠騰了,在發言順序上,他可以很謙虛,但涉及到專業問題,他卻十分堅持自己的觀點,從不因為對方的身份而改變自己對某個病人的診斷或者治療的看法。
感覺勝券在握的高江搶在施遠騰的前面開始發言了。他繼續著周一會診時的看法,認為病人診斷為重癥肌無力是成立的,這一天多來,病情的加重,高江認為,是因為吡啶斯的明的用量不夠。
“病人沒有出現腹痛、多汗、肌肉顫動等表現,根本不存在膽堿能過量的問題。相反,我認為,抗膽堿酯酶藥物的用量還不夠,建議在原來用量的基礎上,加大新斯的明的用量,從口服改為肌肉注射,一天兩次,每次一支。”
“當然,丙球沖擊治療應該繼續,我們既要治標,也要治本。”高江在臨床上的這種直線思維非常危險,一旦判斷錯誤,病人的病情會繼續加重甚至死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