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時間用,副作用少,不妨試試。每天一片,晚上十點用,用一周看看。”
“好,反正很多常規的神經營養藥都用了,一點效果沒有,用用它也可以。就像老師說的,副作用不大,不怕。”穆可俊對新事物的接受度很高。
“春雨和倪虹,有沒有感到絕望和疲憊?我知道,你們這段時間夠辛苦了。從事同一樣工作,卻看不到任何的效果,心情自然不好受。如果有這種感受,不妨說出來,讓穆主任在工作上做一些調整。”施遠騰擔心她們處于這樣的狀態,時間長了,會產生厭倦的情緒。
“沒有,老師放心,我們說過了決不放棄。我們相信老師的判斷,終將有一天,影像學與臨床不再背離,楊老師會醒過來。”倪虹馬上接上施遠騰的問話。雖然她不找施遠騰,但施遠騰相信,她正在努力調整中。
“好,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你們查房吧,我要去門診了。”施遠騰說罷,便離開病房,往門診走去。
自從辭去職務后,施遠騰將工作的重點放在門診。如果不是穆可俊當主任,他連病房都懶得回去。
其實,門診接觸的病種要比在病房多得多,對一位醫生的挑戰也大得多。病房的挑戰來自對重癥和疑難雜癥的搶救和診斷。而門診的挑戰,則來自方方面面,既有疑難雜癥,有時候,也會遇到重癥的病人。功力淺一點的醫生,很難勝任門診的工作,充其量能應付罷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上午十點多,兒科副主任吳歌,帶著一位病人來到施遠騰的診室,說:“施主任,我們陳主任讓我帶一位病人來請施主任看看,指導我們的診斷和后續的治療。”
施遠騰是兒科主任陳萱最佩服的人,雖然她比施遠騰的年紀大很多,但在與施遠騰的交流中,總是以“您”稱呼。這樣的稱呼,使施遠騰受寵若驚。
這位吳歌,與穆可俊是同學,也是與穆可俊一樣,在這次變故中走上兒科副主任的崗位。以這樣的年齡,能走到這樣的崗位,如果背后沒有人,是不可能的。穆可俊背后站著施遠騰,施遠騰的背后站著張慧。吳歌呢?吳歌的背后有誰呢?
這位吳歌是醫院里頗有爭議的人物,人長得很美,而且是一種很有自己個性和特色的美。醫院里很多男醫生追求她,但都被她毫無差異化地拒絕了。聽穆可俊說,她是個不婚主義者。她的嘴巴很有特色,兩邊的嘴角微微上揚,笑起來,讓人感到一種不拘與不屑,還有一種冷艷的感覺。
她對施遠騰非常崇拜,常對穆可俊說,你的老師是我們醫院的大牛。因為陳萱主任常請施遠騰到兒科會診一些與神經系統相關的疑難病例,施遠騰與吳歌也算是比較熟的。
“吳主任稍等一會,我看完這個病人再看他。”施遠騰對吳歌說。
看完手上的這位病人,施遠騰叫小孩躺在診床上,吳歌馬上向施遠騰匯報這個小孩的情況。
“小孩十三歲,因為反復腹痛半年多入院。腹痛呈發作性,嚴重時伴有便意和惡心,但沒有嘔吐。入院后做了相關檢查,但沒有發現異常,按‘胃腸炎’治療,病人情況時好時壞,總體而言,沒有好轉。這是病人住院的病情記錄、查房記錄和各種檢查結果。”吳歌說完,將手中的病歷遞給施遠騰。
實際上,這與會診一個疑難病例無異。這種情況,在施遠騰坐診期間時有發生,如果不是特別了解的科室或者醫生,施遠騰是不會接手這樣的病人的。畢竟,這不是一種正常渠道的會診。因為與陳萱的關系,施遠騰才接受兒科的這種例外的會診請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