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呵呵,我一下子找不到一個詞來形容它,還是書記說的好,很接地氣。”
“好,我一會吩咐秘書與陳院長溝通,明天安排一個簽約儀式。并讓他們以通稿的形式,大力宣傳這件事情,這其實也是一種扶貧,技術扶貧。”
“還是書記厲害,看來,我是糊涂了。”
“誰糊涂了?”施遠騰的背后,響起了吳玉婷的聲音。原來,她們已經收拾好出來了。
“吳阿姨辛苦了,快請坐。”施遠騰趕緊站起來,請吳玉婷坐好,毓文也在施遠騰身邊坐了下來。
“剛才誰說糊涂了?”吳玉婷依然糾纏著剛才的問題。
“是我說我糊涂了。剛才書記用詞非常到位,技術扶貧這個詞非常精準。其實,很多年前,我也參加過省衛生廳組織的技術扶貧,我以扶貧專家的身份到長洲最落后的地方住了一個多月。但是,剛才我就想不起這個詞。看來,這腦袋被摔壞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呵呵,沒有的事。你這腦袋要是說壞了,很多人的腦袋算是白頂在脖子上了。”想不到,吳玉婷也是非常幽默。
“哈哈……吳阿姨,您這話,要笑死人的。”毓文聽罷,哈哈大笑起來,連書記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這個玉婷,什么時候變得這么幽默了?”書記也感到開心。
“嘿,與他們在一起,會變得很開心,有些話便脫口而出了。”吳玉婷這話,說到了書記的心坎上。是啊,與他們在一起,不僅能感受到他們的聰明才智,更能感受到他們身上的朝氣、活力。
“你們先聊,我去打個電話。”書記說完,便走進書房。施遠騰看見,知道他這是打電話給秘書。
“小施、小陳、小張,以后你們方便,多過來坐坐。來之前,告訴我一下即可。我和老許,平時沒什么事,歡迎你們過來喝茶聊天。他和小施一樣,無茶不歡。前幾天,一位朋友送他一種什么普洱茶碎塊,他高興的對我說‘寧要一兩碎銀,不要十斤茶餅’。哎,小施,有這種說法嗎?”
“呵呵,還真有這種說法。普洱茶的存在有很多種形式,最常見的是茶餅和沱茶,然后是茶磚,碎茶和茶塊,也就是所謂的‘碎銀’,還有一種是茶膏。‘碎銀’和茶膏泡起來比較費工夫,要有專門的工具。”施遠騰對普洱茶還是有一定的認識。
“哦,還有茶膏,我這可是第一次聽說。”
“嗯,確實有茶膏。不過,這茶膏也分級別。好的茶膏很貴,一般的茶膏不值得喝。以前,茶膏一般放在瓦鍋里,用慢火慢慢熬,讓茶膏溶解。現在器皿很發達,大家都喜歡用煮茶器。”
“呵呵,光一種普洱茶,就有這么多學問。看來,喝茶也不簡單,也是需要學習的。嘿,和你們聊天,長知識了。”
“吳阿姨客氣了!我跟著吳阿姨,也學會了不少東西。起碼,現在我下廚,也能做幾樣像樣的菜咯。”現在,輪到毓文唱主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