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哀家,早就該退居后宮、頤養天年,實在不愿再為朝堂上的事兒煩心!”
何甜甜根本不理幾個老臣的請求,直接委婉的懟了回去。
開什么玩笑?
去管教一心想要改革世家、集中皇權的小皇帝?
呵呵,沒見馮壽都碰了釘子,惹了永承帝的嫌棄?!
何甜甜才不會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蠢事。
再說了,她主動還政,還利索的撤出前朝,就是為了讓小皇帝有機會“指點江山”。
小皇帝不犯點兒蠢,她這個太后,如何在朝臣乃至天下人面前刷功績?
在某種程度上,何甜甜與朝中的某些老狐貍一樣,都在等著小皇帝自己往泥坑里挑。
只是,大家都沒有想到,永承帝會這么猛,一上來就搞了一票大的!
重新登記鹽田,強收鹽稅,幾乎是動了全天下世家、豪強的蛋糕。
這么大一股勢力,慢說小皇帝了,就是先帝,都不敢輕易招惹。
其實,不只是世家豪族,就是一些武勛,家里也都有些鹽田。
那什么,咳咳,戰亂的時候,一些小世家或是落魄家族,全族傾覆。
而他們留下來的產業,就被其他的豪族或是路過的武勛們瓜分了。
另外,作為缺乏后勤支持的“義軍”,先帝的那些武勛們還有靠勒索,哦不,是讓當地豪強樂捐來維持軍隊的糧草。
而諸多的“樂捐”中,就有鹽田、良田、礦山之類的搖錢樹。
尤其是像陶勇這樣的大將軍,他開牙建府,麾下除了正規的府兵,他還豢養著五千部曲。
這么多人,吃喝拉撒都要錢。
陶家最大的一筆收益,就是來自渤海的一片鹽田。
現在,陶勇的好女婿忽然拿刀子對準鹽政……這不是要割世家的肉,而是想要陶家的命根子啊。
陶勇別說支持了,他沒有跳起來直接叫罵,都算是給皇帝這個女婿的面子了。
所以,下朝后,陶勇被永承帝召到甘露殿,被永承帝“勸著”幫忙的時候,他直接拒絕了。
永承帝:……賊娘的,也太特娘的不給面子了吧。
你好歹是朕的岳父啊。
而且,他們兩家是有盟約的。
陶家若是不肯支持永承帝,永承帝又豈會娶個刁蠻任性的女人當皇后?!
如今陶家的女兒在后宮耀武揚威,永承帝需要陶家的支持了,陶勇這個老匹夫卻是這般作態!
永承帝心里那個恨啊。
似他這樣自我的人,是不會去反思自己:大家都反對,是不是自己發出的這個政令真的有問題?
他只會去想:這些人,都瞧不起我,都想給我添麻煩、添堵!
陶勇:……
看到這么一個“恩怨分明”的小皇帝,忽然有點兒后悔了。
投資這樣任性、聽不進勸諫的君王,他們陶家真能得到預期的富貴?!
翁婿倆各有心思,不歡而散。
永承帝氣得仿佛一頭困獸,不停的在大殿里轉來轉去。
他的第一道政令,難道就此夭折?
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