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壽后悔自己不該貿然進宮,但來都來了,也不能半路退回。
于是,他掩飾好情緒,開始有意識的引導永承帝。
似馮壽這樣的老狐貍,如果是有心套話,很快就能達成目標。
而永承帝呢,本就心里忐忑、激動,想要找個人“分享”。
聽了馮壽三兩句“閑扯”,他就有些興奮的說道,“先生,如今鹽政司設立在即,我想仿照父皇的辦法,來個考試選官!”
馮壽眼睛一亮,咦,還沒有蠢到家!
以鹽政司為契機,打著先帝的旗號,在小范圍內搞個實驗,倒也不算出格。
“另外,我還想進行一次大考核,上至三省六部,下至郡縣的官員,統統進行考察!”
“考試通過者,繼續做官,考試不合格者,淘汰!”
馮壽:……果然、聰慧不過三秒鐘啊。
這才剛夸你“沒有蠢到家”,你立刻就給我來了個狠的。
全國官員大考核?
這般聲勢浩大,這般興師動眾,一個弄不好,就會翻車啊。
而且,這種考核,意義并不大啊。
因為從上到下,從“考官”到“考生”,都踏馬是世家或是官員。
不能說官官相護,但官場的潛規則太多了,真心不是一個小皇帝能夠玩得轉的。
一個弄不好,生生折騰一回,小皇帝不但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反而會勞民傷財,弄得朝廷上下怨聲載道。
這跟直接在全國范圍內推行什么科舉,又有什么區別?
非但不能選取真正的想要的人才,反而會被世家豪強們算計、蒙蔽。
弄到最后啊,小皇帝的威信將會一降再降,興許還會被世家們悄悄弄死,直接換梁王上位!
“陛下,按照慣例,朝廷大考,每三年一次,前年剛剛進行了大考,想要下一次,須得等到今年年底!”
馮壽努力調整呼吸,不想上來就訓斥永承帝“不妥”。
他試圖好聲好氣的跟永承帝講道理。
然而,他剛開了個頭,永承帝就冷了笑容,“先生,上次大考的時候,朕還沒有親政!”
他的言下之意,則是朕親政了,想來個大考“慶賀”一下,難道不成嗎?
人家尋常做生意的商賈,新東家當家,還要重新查個賬,考校一下鋪子里的伙計呢。
朕堂堂一個皇帝,難道還不如那些商賈?
馮壽:……這歪理,還真是噎人。
“陛下,大考絕非兒戲,朝廷的舊例也不好任意打破!”
做皇帝的,還要講究一個“三年無改于父”。
這不只是為了彰顯孝道,也是為了朝堂的穩固。
雖然先帝過世好幾年,早已過了三年之期。
但,作為少年天子,永承帝今年剛剛親政,實在不好有太多、太大的變革。
一來是他年幼,沒有太多的經驗,政務上,還需要學習。
二來是他沒有威信,即便有變革,也無法真正推行。
剛剛的鹽政改革不就是個例子嘛。
現在,永承帝更好了,直接來個朝堂大地動。
嘖嘖,慢說世家了,就是那些武勛、寒門出身的官員,也受不了永承帝任性,不愿讓他胡折騰!
“舊例?舊例?又是舊例!”
永承帝惱了,不再控制自己的情緒,沒好氣的嚷道:“父皇在的時候,還沒有博文館、鹽政司呢!”
更沒有女人當官、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