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大19年的科研經費為90億RMB,要養活整個燕大的所有科研人員;而燕大能源實驗室第一年的經費就達到了5億美元(試劑和器材都需要進口),只需要養活一個實驗室,目前60多個研究員和40名科研助理,擴充后400多名研究員和科研助理…
科大是最占便宜的,因為王峰80多個原班人馬,其中40多個博士是正式研究員,他們都是自己人,其中又有相當一部分擔任小組組長的角色,負責招錄自己的組員,這樣一來科大學子就占據了相當大的優勢;
劉學林教授的團隊雖然只有20多個,但是毫無疑問都是精英級別的,所以他們負責招錄的人也不少,所以燕大和水木也是很占便宜的,剩下的能夠分給其他學校的名額就少了不少了。
這是在所難免的事情,王峰雖然知道但是沒辦法去解決,只能分配好名額,把握好統招和內推的平衡。
這是他的極限了,因為相比于這種小事情,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分配研究課題!
確定研究方向只是一方面,接下來把這一個大方面分配成無數個小課題,然后分別交給個個課題組長來負責,接下來再由他們分配給自己的研究員,也就是小組長來進行,這就是科研金字塔的由來。
“首先我們來討論無機包覆的方面,使用無機物包裹碳納米管的好處應該不用我多說了,畢竟我們做的是電池,而不是燃燒棒,能夠降低可燃物的比例無疑能夠提高安全性。”
“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分為兩種,一個是含有金屬的鹽類或者氧化物,另一個就是非金屬氧化物了,酸或者堿的話能不用的話最好不要用。”
“這兩個方面你們誰來負責?”王峰看向在座的劉教授和華師兄,目前科大的研究員以華師兄為首,所以他的地位僅次于王峰和劉教授,后者畢竟年紀大資歷高,而且還是長江學者,不是華安這個初出茅廬的研究員能比的。
“這個…還是由主任你來分配吧,畢竟到時候我們也要把課題都分下去!”劉教授雖然資歷高地位高,但是華安是王峰帶過來的嫡系人馬,他還是要尊重一把手的。
“那好,那就由你來負責金屬化合物這一塊吧,畢竟劉教授你經驗比較充足,金屬化合物這一塊比較多,而且雜,需要一個經驗豐富的人來掌舵!”
“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這就是劉教授聰明的地方,他不爭是因為暫時么有人爭得過他,只要王峰不是偏得厲害,他就會把這種繁雜的工作交給自己,這是基于完成任務的考慮。
“華師兄,你負責非金屬化合物這一塊,我感覺硅基材料和炭基材料應該要重點考慮,當然這只是我的一點想法,就當是幫我驗證一下!”王峰考慮到華師兄第一次主持這種大項目,難免會不知道從哪里開始,他自然免不了提點一下。
同時也算是一個考驗吧,如果他不能夠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比較爭強好勝的話,那他就要考慮對方的執行能力了。
到時候就算是覺得有些對不起劉院士,他也只能把華師兄換下來了,不過這都是后話,是以后的考量,現在他的最終目的就是先完成任務,軍方對這個項目還是非常重視的,甚至是有些急迫。
(新書求包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