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有些地區的電網負載已經非常高了,在該地區增設電力設備的成本十分高昂,如果只是開一家充電站的話,也許花不了太多錢。但是如果加上改造電力設備的錢的話,可能就要好幾個億,甚至可能達到十位數。”
“但是如果是直接開租賃站的話,就花不了那么多錢了,畢竟都夠采購十萬組電池了,一個租賃站無論如何都用不了十萬臺電池組。”
說到這里,大家倒是也認同了對方的說法:眾所周知,基礎建設確實是一項投資非常巨大的開銷,而且回收成本周期特別長。
對于理財比較關注的人已經發現:今年的國債的利率比起之前要稍微高了那么一點點,而且量也比之前大了很多,這無疑是一個信號。
當然,大家肯定不擔心國家會還不上錢,畢竟相對于那些外國政府來說,我們的公信力還是比較高的,但是這也說明政府開始沒錢了。
當然,有錢也不能那么造,把充電站開到市區里甚至是市中心,不僅僅是不經濟的問題,而且也不安全,改造成本和改造難度都很高,市區的工作節奏那么緊張,耽誤一天就損失一天的錢!
“如果分開的話,那車怎么算錢啊?”有人好奇地問道。
“我們的汽車售價是1.38萬元,這是裸車的價格,不包含任何費用,也是全國的統一零售價,如果售價不是這樣的話,大家可以打我們的官方投訴電話,我們會總部派人進行處理。”
“大家在購車的時候,正常的車險種類沒有任何變化,唯一多的一項就是電池的保險,參考各地的合作商有所不同,可能會在120元到135元之間波動。”
“我們的新車在出售時是不包含電池的,各科的同時需要大家簽訂一個汽車電池的租賃合同,包含押金1000元和電池使用費8元-10元。”
“如果是白天的話就是10元的電池使用費,如果是晚上的話就是8元的電池使用費,我相信租賃站的服務人員估計不會太開心,上夜班的感覺誰干誰知道…”
……
不理會臺上主持人,或者說叫產品戰略官吸引人的手段,大家更加關注的是經濟利益,也就是說買這樣一輛車到底劃不劃算,從使用成本上來說是劃算的,現在的油價在7塊錢左右,市區內開車油耗很高,百公里的使用成本幾乎要100塊錢往上走了。
但是如果使用新能源汽車的話,使用成本幾乎只有燃油車的1/10。
而且新能源汽車貌似也不貴,裸車才一萬三千八,加上補貼什么的,整車的落地價格應該不會超過15000,從這方面考慮的話,貌似就應該選它了。
但是賬也不是這么算的,還要考慮它使用方不方便,畢竟買車的本意就是為了方便出行,這要是花錢請回來一個祖宗,誰也不愿意:新能源汽車=祖宗!
(新人新書求支持,昨天去了一下醫院,實在是不好意思,這兩天貌似比較倒霉,晚上空調忘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