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想要快速的提高產能,大規模的投入資金進行自動化生產是最快最有效的辦法。在這一點上,他們的老對手特斯拉非常有發言權。
去年年初,特斯拉在其官微發布了一則視頻,對外首次展現了上海超級工廠的內部生產場景。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視頻很容易找到),工廠內部的自動化程度非常高,在車身制造流程中,幾乎不需要人工干預,全部由機械臂完成對應工序,科技感十足。
在上海超級工廠這一個大型廠房中,涵蓋了特斯拉車型的沖壓、焊接、涂裝、裝配等四大工序。通過制造工序集中化的方式,極大提高了整車的生產效率。
首先車身零部件從沖壓機下線,通過傳送裝置運輸到車身焊接區域。然后由焊接機器人完成車身焊接相應工序。并且在整個車身焊接和涂裝工作區域,幾乎沒有人工的身影,全部為自動化生產。
只有在最后的車身零部件的裝配和試車階段,才會需要員工進行裝配和調試的輔助性工作。
畢竟是總投資超過500億,一期投資160億的工廠,該工廠智能和自動化程度都較高,這也是特斯拉能夠保證車身質量標準統一、規范的重要因素之一。
只不過從現在看來,其車身的質量貌似不怎么樣,尤其是某些方面,再加上其傲慢的態度,無疑讓這個牌子徹底臭了。
當然,你不能因為這個就否認人家的優點。
此外,在去年,特斯拉對外公布的數據中,僅僅是其一季度產銷情況就足夠讓人為之一振了。
數據顯示,特斯拉一季度生產了10.3萬輛左右純電動車,同比增長33%左右,交付量達到8.84萬輛左右,同比增長近15%。
據悉,當年特斯拉的上海超級工廠在2月上旬就恢復了生產,在接近全面復工的狀態下,周產量能到了3000臺左右。同時,從交強險數據看,國產Model3在2月份以2132輛成績,繼續成為國內的新能源車型交付冠軍。
這些都是自動化生產的功勞,所以說不管是從當前來看,還是從未來來看,自動化生產將會成為機械加工,尤其是汽車制造業的主流。
在未來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工人了,只需要幾百臺高強度的,大負載的重型機械臂,就能夠勝任大部分工人的工作。
尤其是對方不需要吃飯睡覺,也不需要中場休息,只需要必要的維護和電力,就能夠不停地運轉,簡直是老板們的福音。
想到這兒,老王就覺得整個人走路都帶風:他們現在不僅僅可以盡情地996,他們還可以007,機器人又不會抱怨,一年到頭除了上幾次機油,剩下的時間都在為他們創造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