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老王的所料,王峰現在的確沒什么心情來管這些事情,他現在正在忙另外的一件事情:那就是發論文,雖然到了他這個級別已經不需要考論文來評職稱,完任務了,但是該發表論文的時候還是不能省的。
發論文不僅僅是為了完任務,評職稱,它還是一個學者增強自己話語權,擴大自己影響力的方式,對于一個有志向做學閥的人來說,這一項工作再忙也要做,而且不能讓人代勞。
關于電化學界面研究方法的理論他暫時還不能放出去,但是并不妨礙他在儲能電容的論文基礎上提出這樣的一種想法,先把大家的關注吸引過來,拿現在的話說就是先把熱度炒起來。
雖然這方法已經被玩爛了,但是架不住它好用啊,尤其是用這個方法的人還是現在學術界的大佬,新能源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
如果不是考慮到現在東西方的競爭甚至是沖突在加劇,現在恐怕已經有老外來找他學習了,而且是指名道姓地要上他的研究生的那種!
這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如果是華國本土的學者的話,很少有老外(這里指的是發達國家)來跟著對方學,當然,這并不是說我們的高等教育和國外相比確實有非常大的差距,畢竟我們的top3高校在國外的知名度還是不差的。
但是由于社會認可度的原因,導致哪怕是我們的教育更加物美價廉(國外高校教育是非常昂貴的),對方也不會選擇這里,最起碼真正想要進修的人不會選擇這里;本地高校和歐洲高校組成的利益集合體會天然排斥非圈內人士。
當然,如果是那一名華國學者是在他們那兒接受的教育,然后又回到本國的話,那就要另說了,畢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是愿意接受這樣的高智商人才成為自己人的,所以這個利益圈子就成為了歐美最大的人才收割機。
換句話說,老外如果在他這里進修的話,并不會受到本土高校圈子的排斥,這就為王峰成為世界級的學閥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有的時候就是這樣,屁股決定腦袋,有的時候不被接納并不是你做的不夠好,恰恰相反,可能是你做的太好了,只不過是你的屁股并不是坐在他們那邊的,所以你就會天然受到排斥。
有的人也許覺得,想要成為學閥是一件不太正確的追求,或者說干脆說的直白一些:你居然想當學閥,你對權力的追求已經這樣毫不掩飾了嗎?
的確,一般意義上的學閥,指的是憑借勢力把持和壟斷教育界、學術界的人。又可指在特定的職業或組織中,由某個學校畢業的人們所形成的排他勢力。泛指那些有地位的在某一領域具有支配勢力的學者。
和“閥”有關的詞語,歷史上有“門閥”、“軍閥”、“財閥”,這些詞都偏貶義。大部分人認為,學閥阻礙了學術領域的自由發展,不應該存在。
的確有那么這一類學閥,由于自身能力有限,自然很害怕被別人超越,害怕失去自己現有的地位。因為深知,只是時代造就自己,而不是通過能力真正真正的達到這個地步,于是會去打壓年輕人,除非是依附于他的年輕人,或者是親人,通過壟斷學術和教育資源來維持自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