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在敲完最后一個字符之后,王峰將論文發到了學術編輯的郵箱里,考慮到這一次的論文更加偏向于學術一些,所以他就沒有選擇科學,而是選擇了《jacs》。
在將論文發出去的同時,他也將御覽本同時掛在了Arxiv的官網,這個不需要同行評審的網站,是提前占坑的最好的地方,所以不僅僅是民間大神喜歡在這上面發表一些奇思妙想,就連那些深藏不露的大佬們,也喜歡在上面占坑。
論文發表以后,關注這一領域的人或者是研究單位會收到一個消息提示,不出意外的話,在地球上的某個角落,現在應該已經有人在看他的文章了。
文章中主要是介紹了一些他在研發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相關的解決辦法,還有一些總結和關于電化學的理論推導,雖然不是完整版,但是也足夠這個領域內的研究員們消化一陣子了。
而趁著這個時間,他需要自己手底下的研究員們盡快的用這些已經比較熟悉的理論和工具,找到足夠多的,具備商業價值的專利,等到他把專利護城河打造的差不多了,他才會把完整版的發出去。
雖然感覺可能有些不太地道,但是涉及到利益這種東西,該腹黑一點兒的時候就應該腹黑一點兒,否則的話肯定是會吃虧的。
事實上,王峰的擔心還真是有點兒多余了,畢竟,想要吃透一個理論,是需要相當扎實的基礎和經驗的,這就已經隔絕了一大批人。
再加上等到有這個水平之后,大部分的業內人士已經過了接受能力最強的時候,所以哪怕是他現在把完整版的整理好放出去,估計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被學術界接受,并且消化吸收。
至于想要轉成可以實際應用的,具備價值的專利,那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時候去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獲得和他手底下研究員一樣的待遇的,能獲得王峰的親自指導,而且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還可以現場答疑解惑,這是在外面基本上不可能享受到的。
而且另外一個就是態度問題,他們也不可能像那些年輕人一樣毫無保留的信任王峰,陰謀論在哪里都不會缺少市場,沒有經過反復檢查和斟酌的理論,尤其是來自東方的東西,他們絕不會讓人接觸他。
其中約翰教授就是這樣的一位,諾貝爾獎帶給他的并不僅僅是獎金和榮耀,還有責任。他在學術界待的時間足夠久,久到讓他能夠很清楚地認識到華人學生的潛力和勤奮。
也許大家可能不太清楚這個老頭子的到底有多牛,目前鋰電池的正極材料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骨酸里,另外一種是磷酸鐵鋰,這兩種電池的誕生都和他有關,他被人稱之為鋰電池之父。
直到90歲,這個老頭子依然沒有閑著,在看到現有的電池的缺陷之后,他毅然決然的在腦海中勾勒出了全固態鋰電池的藍圖…
可以這么說,如果沒有王峰的改進負極材料的話,那么鋰電池這個行業中,絲毫不夸張的說:它和東方幾乎沒什么關系,東方的企業在電池領域也不會有任何的話語權!
說老實話,他已經很老了,也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了足夠的貢獻,甚至科學界能夠給予他的榮耀,他幾乎已經全都獲得過啦,所以說就算是現在退休,他大概也沒有什么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