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實驗流程,同樣的實驗結果,但是落在不一樣的人眼中,那是完全不同的,在呂司長眼中這最多是在極度興奮的情況下,看一個新鮮;但是落在李海峰這個專業人員的眼中,那可就不一樣了。
再過去的長達半個世紀的研究中,人們投入了無數的人力和物力來進行這一方面的研究,但是迄今為止也就實現了兩次突破而已,第一次是實現了zt值達到1的突破;第二次就是zt值實現了由1到3的突破,殊為不易;
但是今天,他見證了在非極限條件下兩位數的突破,他感覺自己現在要裂開了!
在離開了一線科研崗位之后,他對于學術上的事兒就沒那么上心了,難道在過了才這么短的時間,學術界的材料領域就已經變了一個模樣嗎?
不太可能吧?
材料學最典型的特點就是研發周期長,成果少;材料學有數的成果都是硬生生拿錢堆出來的,在這方面國內很難比得上;第二個就是理論成果很少,所以你出去干個幾年別的事情,說不定回來繼續做這方面的研究,還是沒有太大的變化,除非這一段時間大量的投資涌入這一領域,否則的話就沒戲。
而他既然打算走這一條路,那就自然要經常關注資本的動向和政策的變化,但是他還真沒注意到。
以他的級別和與呂司長關系的親密度,自然是不知道這件事情的;而華能電池作為非上市公司,也不需要向外披露他的財務情況…
于是李海峰就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測:該不會…這小子是想那啥吧?
想到這兒,李易峰的眼神就變了,但是轉念一想卻感覺不對勁:沒理由啊,這才多久啊,他就已經推出了兩項重大成果,根本沒有道理做這種事情啊,李易峰雖然搞研究智商總感覺不夠,但是能上完博士順利畢業的,又有幾個智力不行的?
想到這兒,他覺得還是需要多觀察觀察才行,不過確實有很多東西需要詢問一下才行,他的底子還在,但是內容和插件很久沒更新了。
當然,他沒有那么臉大去找王峰來給他介紹,而是找了另外一個負責人,也就是劉一航,這個小伙子看起來還是比較好打交道的,一看就是那種稚氣未脫的學生,估計剛剛博士畢業沒多久。
其實他猜得還是保守了一些,這小伙子壓根兒就沒有畢業!
劉一航自然是來者不拒,事實上他在應付檢查這方面也算是如魚得水,畢竟原先在實驗室的時候,大活兒都是由他負責的,尤其是對外這一塊。
“拓撲結構?”李海峰有些驚訝:這玩意他只是有點兒了解,談不上熟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