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就是拓撲結構!”談到自己熟悉的領域,劉一航的精神頭瞬間就起來了,原先的時候他雖然對呂司長還算有耐心,但是也很有限,好不容易遇到這種能夠和自己好好交(zhuang)流(bi)的同行,自然要交流一下。
“拓撲半金屬就其導電或導熱能力等特性而言,介于金屬和絕緣體之間。在這之前,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就已經越來越多地發現,這些材料具有非凡的特性,例如幾乎無耗散的電流以及比任何其他材料都能夠將更多的光轉化為電能的能力,這暗示了廣泛的潛在應用,例如超低電力電子設備和廢熱發電。
為了縮短研發的時間,我們選擇了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依托于王教授的電化學界面的理論模型,我們在這一方面走得比別人要順利很多,也要遠很多!”
“等等,電化學界面的理論模型?”李海峰張大了嘴巴:“這都已經搞出來了嗎?”
明明他才大半年沒有關注材料學和化學的最新成果,但是為什么感覺自己就好像是被甩開了一個世紀那么久?
“這個我暫時還不能和你說,希望諒解一下。”劉一航抱歉地看著對方,但是卻么有打算解釋。
“哦…理解!”應該是還沒有發表的文章,李海峰想到。
“我們繼續,這里面存在多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拓撲半金屬,例如狄拉克半金屬、外爾半金屬、多重費米子半金屬等,每一種在拓撲上都與其他半金屬不同。傳統半金屬可以通過溫度變化或化學成分的輕微調整輕松轉化為金屬或絕緣體,而拓撲半金屬盡管溫度或成分發生變化,但仍頑固地保持其半金屬性質。”
“有不少物理學家說,就像石墨烯,電流可以在拓撲半金屬流幾乎零耗能的,有可能使他們對超低功耗的電子有用的正木內田在東京工業大學。物理學家說,與此同時,研究人員可以在理論上有所不同拓撲半金屬的厚度來調整自己的特性,而原子薄的石墨烯具有有限的厚度和設計的目的因此不太靈活。
“拓撲半金屬還可以顯示出乎意料的特性,例如,在波士頓學院的物理學家肯伯奇和他的同事們發現,鉭砷化可以本質上產生的10倍以上之多電流從光作為任何其它材料。這種效應發生在中紅外光下,這表明砷化鉭可用于化學和熱成像。“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可能忽視了許多拓撲半金屬的顯著特征。比如說麻省理工學院的理論物理學家本杰明·維德(BenjaminWieder)和他的同事最近剛剛在單硅化鈷和類似材料中發現了這種特性,研究人員已經研究了近70年。
“拓撲材料發現和應用的未來可能不在于新材料的設計,而是......重新發現具有被忽視特性的有趣材料,”李海峰說道“如果你知道去哪里找,下一個非常受歡迎的固態材料可能會藏在一張有70年歷史的紙里。”
“很幸運,我們找到了其中的某一個未來,這個未來就放在我們的實驗臺上,就放在高壓釜內,就像你看到的那樣。”劉一航興奮地和對方展示他們的成果,這一部分國內的專利已經申請下來了,所以倒是沒什么。
而李海峰也非常仔細的檢查著這些設備還有數據,看看有沒有什么遺漏的地方,或者說可以做手腳的地方,如果沒有的話,每天估計會有更多的,更加龐大的隊伍來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