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在涉及到能源方面的問題上,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是了不得的大事,這種大事不管多么重視都不為過。
同樣的,既然東方大國重視這件事情,那么西方國家自然也對這種事情極為重視,所以在看到這一篇論文的時候,大家簡直驚呆了!
就在大家還在各種極端條件下進行實驗和測試的時候,就在大家還在常規條件下以0.1為單位在前進的時候,你居然不聲不響地偷偷地突破了10這個大關,而且還是在600k這個關卡上…
就在這邊在向各位展示自己的成果的時候,遠在大洋對面的學者們正在反復地研究著他那一片論文,一邊感嘆著不可思議,一邊自掏腰包進行著重復試驗。
是的,大家平時雖然在自己帶的學生身上顯得極為吝嗇,但是在今天這件事情上,大家還是非常一致的: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用點兒材料和機時怎么了?
于是大家非常一致,而且大方地當起了自費的審稿人,大家非常好奇這玩意到底是不是真的。雖然說正牌的審稿人并不是他們,而是王峰母校的一位大佬。
麻省理工大學,某材料學實驗室。
坐在辦公桌前的迪洛克教授,正一邊悠閑地喝著咖啡,一邊瀏覽著Arxiv上的新文章,不得不說,看多了那些正經的論文之后,偶爾在這上面找一找靈感也是非常不錯的事情。
作為納米化學領域大牛,這位大佬最近可謂是實力雄厚,一般涉及到需要花錢來做驗證,然后審稿的工作,學術編輯就會想起這一位憨厚老實的大佬。
因為在以前,期刊《ACS-Nano》刊登了他對PbS量子點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研究論文,引起了硅谷高科技公司的廣泛關注。
這種關注自然不會是干巴巴的榮譽獎勵,在西方世界在沒有什么比綠油油的富蘭克林更加好的獎勵了!
很多人評價,他與諾貝爾獎之間的距離,只差一個量子點技術的商業化。什么時候量子點技術真正普及,并且改變這個世界,那么諾貝爾獎也就不遠了。
這一天也許是十年之后,也許是二十年之后,總歸不會太遙遠。工業界已經開始慢慢接受這些技術,預計這項技術最先會被用于顯示器上,并且最終會改變未來半導體產業的面貌。
不過無論距離真正商業化還有多遠,他已經通過該項技術擁有了四家公司。別的教授可能會因為研究經費的事情發愁,但他已經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老板,并且是自掏腰包在做實驗了。
是的,在別人還需要為錢的事情發愁的時候,這位大佬已經和王峰一樣,走上了產研聯合體的路子,沒準兒以后這一位就會成為一名敲鐘人,誰知道呢?
在這里厭倦了自己的傳統職業,然后打算跨界高點兒事情的大有人在,就好像計算機的天才蓋茨比爾不打算在華爾街混了,反而開始去研究核電技術了一樣。
就在這時,他的郵箱里,忽然收到了一封《自然》那邊發來的郵件。
“熱電材料?”
看著屏幕中的郵件,迪洛克教授眉毛挑起了一絲感興趣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