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拉回到《自然化學》編輯部,兩位技術編輯正在處理新收到的稿件。
畢竟是兩大世界頂級學術期刊之一,這里每天收到的稿件,都能用成千上萬這個詞來形容。畢竟現在各國的發展和競爭與科技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了,如果沒有這樣足夠的科研能力,那么久絕對不可能成為強國。
而科研能力的評估,一定程度上離不開這些權威期刊,這算是某種情況的一個縮影吧,畢竟他們將學術中心從歐洲弄到美洲來,確實是花費了不小的代價和耐心,他們也確實應該有這個收獲。
所以,雖然敢往他們這里投稿的都是對自己極有自信的那種,但是其中一大半的歸宿都將會是回收站,只有一些素質突出的論文才有可能突出重圍。當然有時候他們這些編輯也不完全是完全獨立自主的,也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響,不過大多數時候都是還算公平(要臉)。
就在這時,正在檢查稿件的摩特沒有忍住,或者說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忽然發出一道小聲的驚呼。
“不可思議……竟然有人聲稱將熱電材料的轉化率提高到了20以上?!”
摩特的聲音,立刻吸引了旁邊同事的注意:“又不是沒見過這樣的狂徒,你或許需要一杯咖啡”
“前一段時間有人宣稱自己的熱電材料轉化率達到了18%,結果你告訴我需要35t的磁場才能達到這個效果…簡直是fuck!”
只見坐在隔壁桌的霍爾特端著咖啡站起身來,他是這一個組的負責人,他湊到了這個編輯的電腦旁邊,看著屏幕中的論文推了推眼鏡,饒有興趣道:“確實不可思議……如果這是真的,能源行業將掀起新一輪的技術革命。”
“還有航天,甚至是軍事等等…”旁邊的人補充道。
這種說法毫不夸張。目前制約能源問題的技術瓶頸,就在轉化率,也就是燒開水的問題上。雖然人們想方設法來提高燒開水的效率,但是目前似乎達到了一個瓶頸,哪怕是研究了這么多年的超超臨界發電機組,也不過是把熱效率提高了一個個位數而已,還是百分之的。
想到這兒,自然有人想要另辟蹊徑,熱電材料就是其中之一,雖然很難,但它的應用實在是太廣泛了,不僅僅是用在能源領域,而且其他領域也很重要。
當然,一切的前提是,它是真的。
幾個編輯盯著這篇論文看了很久,誰也拿不定主意。
論文的格式沒有任何問題,行文中也沒有明顯的漏洞,研究成果的轟動性也絕對配的上《自然》。但問題就在于,這技術未免也太“黑科技”了點。大家都在研究如何把它提高到10%,你竟然把這個比例給直接給提到了20%?
因此,兩位編輯猶豫了。站在摩特后面的霍爾特,思索了片刻之后,問道:“這篇文章你怎么看?”
摩特皺眉道:“我不知道,論文本身沒什么問題,在新能源領域絕對稱得上是突破性的研究進展,但是……對于論文本身的正確性我不敢保證。”
霍爾特提醒道:“投稿人可是那一位大名鼎鼎的電化學領域的大佬。”
摩特問道:“那你的意見是?”
“我的意見是,既然論文本身沒有問題,也符合我們期刊的要求,那就把這個問題扔給審稿人去煩惱吧,如果專家們覺得沒問題,我覺得也OK。”霍爾特說道。
反正,期刊是不背鍋的。
“那你覺得誰比較合適?”摩特問道。
在這個時候,麻省理工的那一位人傻錢多的大佬就出現在了大家的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