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就算是這個比例,也足夠讓大部分的人趨之若鶩了。畢竟這個比例是在你自身沒有投入任何資金的情況下,如果你提前看好這個項目的話,你可以直接投入一些錢,大部分的時候,他們也不會拒絕的。
畢竟搞科研這個東西就像是在填無底洞,誰也不知道這個底道就有多深,才能夠看見礦石。
第三個就是巨頭企業了,美國企業與學術界的關系由來已久。有非常成熟的合作方式和渠道,成果分配和轉化也非常有效率。
當然,雖然企業進行科研投入的目的是為了獲利,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企業在創新的方面的確是比聯邦和各大基金投資的機構更有活力和效率。
第四個就是各大知名高校了,美國學術界從其形成之時起就與高等院校有著密切的關系,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高等院校是培養科學家的搖籃,科學家的職業是美國對學歷要求最高的職業,沒有之一。多年來,美國高等院校為科學培養了大批后備力量,也為世界創造了大量的財富!
2.美國高等院校普遍設有高等研究院。在高等院校任教的科學家可利用大學里完善的研究設施和豐富的人才資源(如研究生開展研究。實際上,美國最早的科研事業就是在大學中進行的。
在那個時候,他們還處于日不落的光輝之下,自身是沒有任何的造血能力的,那個時候民眾的受教育程度低的可憐,識字率甚至比起現在最落后的國家還有所不如。
那時候不要說搞什么科學研究了,溫飽都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能識字,認字,寫字,就能夠在社會上找一份非常體面且能解決溫飽問題的工作。這個時候來這邊開設學校的雖然大部分都是宗教人士,但是他們的確是為當地的教育和科學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解決了非常多的問題。
3.大學里的各種基金,尤其是校友會的支持,是學術界展開科學研究的重要資金來源之一。以全世界排名前十的學校來舉例子:哈佛大學所獲得的捐贈基金達到了驚人的400億美金,第十位也有上百億美金,而這些資金則是高效進行科學研究的主要資金來源之一。
你可以申請校園科研資金的注入,但是他同樣會在成果上有所要求,當然肯定會比企業和私人基金要有誠意的多,他只會要大概70%。
基本上上面這些就是他們可以獲得科研資金的主要渠道了,而這些東西和大眾和報紙并沒有哪怕一絲一毫的聯系,所以他們自然就不必關注那些讓人分心的事情。
當然也有一部分像迪洛克教授這樣實現了財務自由的科學家,他們可以隨心所欲的做任何自己想要做的研究,天王老子來了都管不了他們,而且他們自己出資進行的研究,絕大部分的成果也是歸他們自己所有。
比如說最著名的應該就是大衛肖了,因為不愿意做一個貧窮的底層科研人員,也不愿意看科研資金的管理人員的丑惡嘴臉,所以他選擇了之身進入華爾街,在收割了這數十億美元的財富之后,欣然回到了學術界來,繼續進行自己喜歡的研究工作。
說一句實在話,小說里邊兒都不敢這么寫,但是他卻發生在了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