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條件包括但是不僅限于:
國家要下大決心,要做好十幾年甚至二十年一直虧錢的準備,而且還是虧大錢,花大力氣扶持相關的產業,培養技術人才,斥巨資引進歐美國家的華裔技術主管(歐美半導體行業華人技術主管不少,但是由于國內缺乏相應的崗位以及匹配的福利待遇,導致半導體行業人才流失及其嚴重);
還有就是外部技術封鎖要有些松動(包括各種光學器件、光刻機、光刻膠等等……),ASML的6000多個高精度零配件,超過90%依賴其供應商,這些東西光是靠自己生產,絕對不現實;
要有一流人才愿意給華國效力(比如錢老這種超級大牛,必須要有強勢的一個學術帶頭人,否則就是一盤散沙);
需要大量從業的工程師來進行過渡;三星、Intel,臺積電的某一家要出一個大問題,倒閉或者破產,這樣能讓出市場份額,給予中芯國際發展機會;新技術恰好在國家大力投入的時候興起(實現彎道超車);
講句心里話,有這個錢重新在華國建立起一家臺積電一樣的公司,還不如用這個錢直接收編臺積電(前提是…你們懂的)。從成本上來看,這一筆軍費開支可能還要少一些,后者很可能更加便宜,而且一舉兩得。
雖然比較遺憾的是他這個老兵可能不會被召回了…不能親身經歷就很難受。
所以說這一個行業的興起所帶動起來的巨頭公司,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倒下去的,就算是以舉國之力也很難,這簡直是要逆流整個市場,其中的難度和成功率就算是一個超級大國也不敢輕易去賭。
要知道老美當年可是集合了整個北約國家超過40萬科學家,在1961年到1972年投入了超過500億美金,那可是半個世紀前的500億美金啊!
而且后來還有了信息高速路計劃的四千億美金…數額之大簡直不敢想,那個時候他們在干什么,貌似是在還別人上億美元的貸款…貌似還在賣大炮仗,沙特幾十億美金的貨款就能讓他們開心得睡不著覺!
全球競爭到了這里,已經不是幾家公司或者幾個行業的事情了,這可是涉及到一個國家方方面面的大事情,需要調集的人力物力絕不會比之前的幾次大事要少,萬一要是賭輸了…后果不堪設想。
老美的底子厚能輸得起,但是他們輸得起嗎?答案是否定的,那會導致幾十年改革開放的成果付之東流!
而且歐美也不會眼睜睜地看著你實現技術突破的,他們也會集中力量展開一場聲勢浩大的半導體領域的科研競賽…絕對不會讓你在這個領域實現超越的。
眾所周知,攻擂比守擂要難得多,也更加消耗人力物力,那么他們真的做好準備打這一仗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最起碼以他的地位沒有得到什么消息。
再加上他們的人才更多,更牛,科研資金更加充沛…所以難度非常高。而且很多的技術不是你實現了攻關就可以使用的,還涉及到專利的問題。
大家雖然沒辦法去把蘑菇蛋申請一個專利,沒辦法給航母和飛機申請一個專利,但是光刻機的專利確實可以申請,而且專利費還很貴!
這東西跟航母、戰斗機不一樣。航母,戰斗機你就算仿造別人的也沒法起訴侵犯專利。光刻機你要是用同樣的原理,光是賠專利侵權就要傾家蕩產。
至于ASML現階段的技術,就算華國造出一模一樣的東西來,還有專利的麻煩在那里,要規避這一堆專利而商業化幾乎做不到,那一整條半導體聯盟的市值有幾萬億美元,他們所組成的專利護城河幾乎是亞馬遜河那種級別的。
所以,如果從大的籠統的方面來說,華國用新的芯片制造技術超越臺積電還是可能的,但是道路卻是極為曲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