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胡大爺今天帶同行過來,他們倆都帶了不少好東西帶來不少好東西。
胡大爺帶來的是一套康熙年出的版《史記》,厚厚的一共12冊,裝在一個用藍布包裹的書函內,只在書函的面上;用雙黑框小紙條貼了張標有書名的小條。
許四海還打開書函看了下,書是用宣紙印刷的,遠比那些鄉下小作坊用最低級的黃麻紙來的考究。
字也刻的工整;字形優美,乍一翻開書,一股淡淡的墨香撲面而來。
他還帶來一個康熙時候的;直徑約十來公分的黃花梨大筆筒。
一共才作價10塊,這令許四海非常滿意。
另一位老爺子則給許四海帶來兩幅看上去很陳舊的卷軸,和一套乾隆時期的景泰藍佛前五供奉。
佛前五供指的是:一對燭臺;一對花觚;和一個香爐,為標準配置,材質為石頭的;黃銅的;景泰藍,乃至玉質的都可以。
乾隆時期的景泰藍佛前五供奉除了外表沾滿了灰塵,其他一起完好,唯一令許四海不滿的就是尺寸小了些。
香爐小的只有半個鵝蛋大,花觚和燭臺也是小鼻子小眼的,約只有成人巴掌高。
再看兩幅卷軸,打開了全是名家作品。一幅是齊白石的精品蜻蜓蝴蝶圖;大小為一尺x三尺,畫的非常棒。四個卷軸頭鑲嵌的是碧玉的軸頭。
另一幅是清代王原祈的攜琴訪友圖,面積為2尺X三尺,這同樣是國畫當中的老題材。卷軸頭竟然是用象牙鑲嵌的,可見其珍貴!
兩幅畫保存的非常差,王原祈的攜琴訪友圖已經攔腰斷開,齊白石的畫也是布滿了霉斑,角上還有一大塊像是醬油一般的大斑塊。
問價,這位陌生的老爺子給佛前五供開價15塊,鑒于兩幅卷軸保存不善,開價才僅僅10塊錢。
許四海依照蕭越的提示,對新來的老爺子第一次開價一口答應,讓兩個收破爛的非常滿意,倆老頭還相約一起喝酒吃豬頭肉。
說以后再有好東西,一定先給許四海過過眼再說。
“你就多謝了!”許四海也很大方的多給了5塊錢,說是這頓酒他來請客。
更是讓倆老頭高興的眉開眼笑。
胡大爺還對另一老頭說:“看到沒,我們街坊這位小爺就是局氣!”
看到兩幅破損的好畫,許四海頻頻咂嘴,覺著非常可惜,他還想過幾天拿到店里去重新裝裱下,令其恢復青春。
蕭越:“花那冤枉錢干嘛,咱們自己就能干!”
“爺,想要把舊畫復原很難的。”
蕭越呵呵一笑,說這種小事難不倒他。
幾天后,蕭越就讓人抬回來一塊席夢思大小的大理石的桌面,用木架子架起來放在后院的廂房,又做了準備,漿糊,排筆等,小刀子,錦緞。
某天中午,蕭越把許四海喊來,說是要他幫忙一起修理兩幅破損的古畫。
一開始簡單的拆卸兩幅畫的上下木桿,這活是許四海再做,蕭越站在一旁看著指揮。蕭越還告許四海,這兩根短木棍上頭的成為天桿,下邊的自然就是地桿。
拆完了木桿,還要在小心的把畫心給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