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五這天,馬天賜挑著擔子再來許家,受到許四海和他師傅的熱情歡迎。
馬天賜此次還真的帶來了幾件絕品好東西,令蕭越這樣見多識廣的老法師看了都暗暗驚嘆,許四海更是笑逐顏開。
零碎的小玩意不算,光是一個五代時期江南越窯的花口渣斗,就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
渣斗這玩意很早就有,古稱唾盂。也就是貴族吐口水;吐痰的小痰盂。
其式樣也和后世的痰盂基本類似,但個子只有一個成人的拳頭大。
一個圓滾滾的腹部,上有一個倒喇叭狀的口,喇叭口中間還有個小孔,可以讓口水往罐子腹部流下去。
是由侍女捧在手上;承接貴族吐痰。
后來唾盂中間的口演變的越來越大,大到能放進一塊小骨頭,作用就是宴席中吐骨頭的盛器唾盂也就變成了渣斗。
現在行內一般把口很小的稱之為唾盂,大敞口的成為渣斗。
這種很細致的知識,也只有師徒之間才能學到,要是在市場上不狠狠宰你已經阿彌陀佛了,還想學到東西?
而五代又是越窯最鼎盛時期!
越窯在江南浙江,該地五代時為吳越王錢氏所占。此時中原大的一片糜爛,而江南卻很安寧,錢家就用上好的瓷器來賄賂上供中原大軍閥,以求不要進攻他們。
由于有官府督促,所以這時候的越窯產品質量極好,也是藏家們所追捧的。
春天時馬天賜賣給許四海一把越窯的茶壺,也是這個時期的精品。
光是這把執壺和現在的渣斗,蕭越認為這兩件越窯器物是五代時期生產力發展,科技進步的代表性文物,且數量稀少,完全可以被評為一級文物!
可就是這件一級文物,以及雍正;成化的官窯器,都被他給無視了。
他最看重的,還是此次交易的遼代水晶大盤,和一張北宋時期的黑漆嵌螺鈿,琴底部刻有“龍吟”款的古琴。
蕭越對這兩件古董可謂是贊不絕口,拿在手上盤玩了許久。
先說這件遼代水晶大盤子,直徑足有35公分,高圈足;盤子中心平直,只最外處才向上翹起。
盤子外沿還用淺浮雕雕刻了纏枝忍冬紋飾,內部光素無紋。
蕭越再給徒弟上課,遼代的東西很來就很少見,再加上這件大盤器形碩大,做工精致,絕對是遼代皇室用的官窯器,就更加稀罕。
“完全可以作為你的鎮宅之寶!”
好;很好,連師傅都這么說,許四海對這只水晶盤越發的喜愛。
“為啥盤子里要光素無紋?”師傅還手指水晶盤子的盤面問。
許四海想了想說,這只盤子是盛器,要放東西的,盤子里還是雕刻了高高低低的花紋,一來放東西不穩,二來不容易清洗,“屬于華而不實。”
“對咯,下回要是看到盤子里邊有高浮雕,連看都不用看再看。直接就可以判定為假貨!”
許四海還聯想到宋金元時期還流行瓷枕頭,枕頭是擱腦袋用的,這上頭還是也有高出枕頭面的雕刻,那還是把人給疼死?
這種東西那也一定是假的!
蕭越非常認可許四海的說法,還夸他會舉一反三。“其實判定一件古物的真假就這么簡單!”
壓軸的一件北宋黑漆嵌螺鈿“龍吟”古琴,蕭越盛贊這是非常罕見的珍品!
這張古琴的琴面上用螺鈿鑲嵌出一朵朵的牡丹花,再黑漆底板映襯下顯得無比瑰麗,
嵌螺鈿就是用蚌殼內部的珍珠層,小心的裁剪成所需的形狀,用生漆沾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的紋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