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四海看今天的架勢,估計是要全部打包帶走,自己不喜歡也必須要拿。
剩下需要鑒定的就都是卷軸。
許四海首先展開一幅,這是一副折枝牡丹圖,畫面只有一花兩枝葉系于一截老枝上,牡丹為紅色,層層疊疊不厭其煩。
枝葉正反全側,各種畫面都有,顯得動感十足。
花上兩嫩枝的空間還寫了一首詩。“紅樓縹緲艷春霞;上苑曾傳第一花,莫放春風容易過,千枝齊護碧桃紗。”
其后緊跟著是落款,庚午夏至,南田壽平。
這是清代惲壽平的畫!
許四海隨即開始在腦海中回想他看過的《歷史年表》,惲壽平時代的庚午年,是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惲壽平37周歲時的作品。
惲壽平本名格,字壽平,號南田,常州人。他和王時敏,王翚,王鑒;王原祁這四王,以及吳歷,惲壽平合成清六家。
其本人和王翚關系極好,經常互相在畫作上落款題詩。
別看他是個文人,這位可是抗清的老游擊隊員!
惲家祖上是明朝官宦人家,明清交替,惲氏也參加了抗清起義,惲壽平的老爸帶著他倆兒子一起輾轉浙東,福建,乃至廣東打游擊。
大哥戰死,老爸失聯,惲壽平本人還被俘虜過。
后來在杭州父子相見,一起返回老家,過田園生活。
惲壽平痛恨清朝,所以他的畫只書寫干支紀念,從來都不寫清朝順治康熙的年號。他仗義疏財,每每從常州腰纏金銀城里賣畫回來,轉眼間就救助窮人散的精光。
再看這幅畫,畫藝高超,技法純熟,格調高雅,絕非尋常庸手之做。再看紙張,乃為清代宣紙,其上毫無做舊痕跡。
裝裱也是原裝原裱,印章正確,印泥也有老舊痕跡。
印章周邊許四海還特意多了看了下,也沒有剜挖填補的痕跡。
有好多假話,還會用從名畫家破損的畫作上,把名字落款印章都裁剪下來,在填補在假畫上,這也是不得不防的。
最后就結論,這幅畫是惲壽平的真跡無疑!
許四海對自己不用異能,只憑肉眼就能鑒定真跡,心里十分滿意。
再一副巧了,還是惲壽平的,這幅是他的水墨山水。
世人都知道惲壽平善于畫沒骨花卉,其實他的山水畫很很出色,可他為啥不畫山水?
蓋因他和四王中的王翚王石谷關系深厚,而王石谷就擅長畫山水,他不想和好友競爭。由此可見,惲壽平真的夠朋友。
后來惲壽平58歲去世,兒子才僅僅5歲,家貧如洗,以至于連置辦喪事的錢都拿不出,還是王石谷出錢替他操辦了喪事。
許四海在他看過的《歷代書畫家名錄》,記得古代像這樣品格高尚的畫家很多。
元代善于畫梅花的王冕也是這樣的,他一邊是種田的老農,一邊又是畫家,最后同樣清苦了一輩子。
吳震是算命的全鎮教道士。同為清六家之一的吳歷,生活也是很清苦的。
哪像后世的畫家,各個富得流油,造豪宅的比比皆是。這些人是專家還是磚家,這就天曉得咯。